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 权力监督的意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43 题号:275876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温州一直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这一目标,着力推进政府转型,建设公正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社会转型,建设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以优化环境来实现发展大转型和民生大改善。要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关键举措,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以企业转型提升促进环境改善。要把加快城市转型作为根本途径,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着力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为改善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
当前,环境问题是温州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群众意见最大的民生问题。只有把环境优化好,才能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各级各部门政府要紧紧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战略目标,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中心工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材料三: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建立一套长效而管用的机制。要牢固确立“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理念,不搞“下不为例”,铁面执法、铁心减排、铁腕治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抓污染企业,依法取缔严重污染企业。要研究制定引导企业加强环保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履行好环保责任。要建立完善群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强化舆论监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上述做法体现了“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中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温州市政府全力改善发展环境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一、三,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温州市政府应如何建设幸福城市。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创新治理方式,推进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

材料一   数字治理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径,一座“会思考”的城市能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早在2016年,杭州市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组建全国首个“城市大脑”,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将全市所有交通信号灯、车辆停泊体系接入“城市大脑”,全市交通通行顺畅度大大提升;随后,杭州从交通“治堵”拓展到各类惠民利民领域,将就医体系接入“城市大脑”,通过网上预约、缴费、取单等“云操作”,杭州各大医院“挂号难、看病慢”等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在“战疫情、促发展”中,杭州依托“城市大脑”率先开发和应用“杭州健康码”等数字平台,实现了精准高效数据收集,为有关部门科学预判和积极响应提供了有力支撑;研发“亲清在线”政商服务平台,实现政企在线活动全留痕、可追溯,让公权力行使过程变得更为透明。

材料二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湿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党中央把湿地保护和修复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湿地保护法草案修订工作。草案审议和修订过程中,先后3次在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了来自各个部门和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多达上千条。2021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年2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启动执法检查工作,检查组在全国积极开展调研,多次视察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工作。

目前,我国有效保护了240万公顷湿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也为人民群众营造了共享的绿色空间。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杭州市“城市大脑”建设对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推依法动湿地保护的?
2022-05-09更新 | 4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筑垃圾一直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H镇政府凭借一个钉钉小程序,用智能化管理让该问题无处遁形,破解了“有些问题一人管到底,有些问题没人管”的窘境。

为解决建筑垃圾这一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浙江H镇镇政府将全镇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安排10人以上的巡查队伍,并联合第三方公司一起开发了城市智慧管家钉钉小程序,让H镇居民和相关工作人员实现“发现问题一键上传”“解决问题一键反馈”“核实问题一键确认”,形成处理流程透明可见的闭环,做到了城镇管理“全覆盖、全跟踪、全掌握”,让建筑垃圾问题无处遁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H镇破解“有些问题一人管到底,有些问题没人管”的窘境对其他政府职能履行的启示。
2021-01-19更新 | 16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材料一、分享经济是公众通过社会化网络平台,以分享各自所拥有的闲置资源的方式,来帮助其他有需求的人完成消费的模式。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万亿元,分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超过5亿。业内预计,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我国GDP的10%以上。资源的闲置与分配不均是分享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充分调动分散的闲置资源、集中解决现有市场难以消化的巨大需求,成为一块值得挖掘的大金矿。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是分享经济得以发展的现实因素。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供给与需求统一对接,降低了交易成本,让各类服务更加便宜、便捷。
材料二 西南部G市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选择行政权力相对集中、工作内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技术运用有一定基础的市交管局和住建局两家单位作为试点,全面启动“数据铁笼”计划。围绕可记录、可公开、可分析三大目标,数据铁笼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用数据化的方式全面记录权力运行过程。信息化系统涵盖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等各类管理业务,权力运行过程被全天候、多维度监督,真正实现阳光运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支持分享经济发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数据铁笼”计划是如何规范政府权力行使的。
2017-02-22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