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3171910
“法”字当选2014年度汉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制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材料二:中国法律文化渊源久远,积淀于整个社会中的法律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君权至上,法自君出”、“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级有序,刑不上大夫”等,既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方法与措施。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沿着其特有的轨迹缓慢演进:西周、春秋时代以“礼治”否定了殷商时代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时代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礼法合治”或称“德法合治”又是对秦朝“专任法治”的否定。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1)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传统法律文化对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选文数量明显增加且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均有收录。古诗词中有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之吟》,表达珍爱劳动之情的《悯农》等;文言文中有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愚公移山》等。还增设了楹联、成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为人民服务》《朱德的扁担》,还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教育载体,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2019-03-13更新 | 10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中华传统美德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流淌在革命精神中,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中。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供价值支撑,也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有益滋养,还为新时代人们认识道德现象提供智慧启迪,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人们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提供有益参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分析如何使中华传统美德发挥时代价值。
2020-12-26更新 | 10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孝是中华文化最悠久、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伦理观点,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戍部分,固然有“父为子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需要批判和摒弃的东西,但其积极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的新“24孝”标准,倡导“常回家看看”。对比新旧“24孝”,不变的是千古“孝道”的内涵,变的是践行孝道的方式,催化剂则是时代的变迁。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于孝文化的演变和传承谈谈你的认识。
(2)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让孝文化更好传承下去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并分别说明其理论依据。
2017-09-25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