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3326976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年来App成为通往衣食住行的便捷路口,人们日益熟悉在电商平台上购物、点外卖、订酒店。但是互联网巨头在创新的同时,也滋生了监管套利、平台垄断、诱导消费、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不断出现的垄断案例和资本野蛮扩张给社会造成的不稳定情况,我国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不公平价格行为、限定交易、大数据杀熟、先杀对手再提价、不合理搭售等情况进行了明确界定。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表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对净化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引导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促进线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反垄断指南的出台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021-02-11更新 | 7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谋划和不懈追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如何实现国家富强的现实课题,毛泽东提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共同富裕,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共产党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力保障了国防安全,增强了我国经济的独立性,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为了实现共同富裕,通过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夯实了国家的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新发展理念形成,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描绘了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蓝图,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022-04-28更新 | 32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5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战,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强调读书是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1)结合材料一阐明时代需要理论而且能够产生理论的认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
(3)为更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8-05-28更新 | 2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