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9 题号:49122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八十年前,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地球上的红飘带舞出中国共产党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甘肃会宁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成为红色圣地永载史册。 
  2016年恰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电影《大会师》作为纪念长征胜利献礼进入老百姓的视野。这部电影把切入点放在会宁会师上,采取“上下结合”的双重叙事手法,主线描写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层忠诚的革命信仰、坚定的‚北上‛路线、不屈的人格意志;副线描写一组虚构的革命战士形象,从传一、承武、书同、枣儿到雪梅、么妹不怕牺牲、无所畏惧。值得一提的是,年轻革命战士的副线融入了青春偶像的色彩,同时配合主线,让呈现的长征更为饱满和鲜活。 
    一部重大历史题材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对事实真实的表现,而《大会师》恰恰做到了,并实现了历史真实、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
(1)《大会师》采用的“上下结合”双重叙事手法,是运用哲学思想指导文艺创作的典型案例,请运用主次矛盾原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和文化知识,分析革命题材电影作品如何实现历史真实、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3)近年来,少数人以“反思历史”、“研究历史”为名,行否定历史事实、曲解历史真相的“历史虚无主义”之实,混淆普通民众历史认知,造成恶劣影响。作为有知青年,请给出两条“驱散历史虚无主义之霾”的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河南省以“创意+数字+文旅”方式为文旅融合赋能,可谓惊艳全国。河南卫视面向年轻受众,从历史遗迹、古典文献和民风民俗中寻找灵感,运用“5G+AR”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重塑,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实现文化破圈传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以独特的“幻城”建筑为载体,讲述关于“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让游客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河南博物院抓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推出玉佩棒棒糖等爆款,并推出首个数字3D文创,创下上线即秒空的战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河南文旅持续出圈给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启示。
2022-06-26更新 | 167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大力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扎实推进家庭美德建设。某网站特开展“述家史·忆家训·传承良好家风”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请你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网友观点体现的道理
甲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不管如何,诚
信、正直、勤劳等核心价值观念应被长期坚守。
乙社会在发展,家风可以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精神。
丙传统的家风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礼节,但将这些礼节苛求后辈都做
到,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2018-03-14更新 | 5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 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烙印着时代与民族特色的、既具有古风古貌又有水乡特质的农耕文化遗产——江南古村落,由于“保护性”开发遭到破坏而导致衰落甚至消失。专家指出,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
(2)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知识说明,“让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隐藏的故事”如何“一直说下去”。
2016-11-26更新 | 2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