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5024191
11 月30 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中国先民通过长期观察与完善,找到作物生长规律,总结出何时耕耘、播种、收获与贮藏的规律,才有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二十四节气”,从而更好地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由“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的成千上万条节气谚语指导着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参加此次申报的专家表示,虽然申遗成功,但我们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工业文明为代表的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提出了新的课题。“它不仅是先民几千年实践留下的宝贵科学遗产,更要在我们的努力中成为现实和未来生活中的智慧财富。”
如何理解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先民几千年实践留下的宝贵科学遗产,更要在我们的努力中成为现实和未来生活中的智慧财富。”?请从认识论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是武汉市学生选科高考采用“3+1+2”模式的第一年,2021年也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四周年。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使高校招生录取更加适应各类人才选拔培养规律,更加适合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四十多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要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谈谈你对四十四年来我国高考制度变革的认识。
(2)如果你是学生家长,请你为武汉市落实教育改革措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21-12-13更新 | 24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是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宫殿。1300多年后,这座曾令世界为之震撼和仰慕的宫城,只剩下了部分台基和夯土。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大明宫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宫殿遗址,有着巨大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的发展,遗址保护面临严重威胁。为了保护遗址、传承文明,实现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良性互动,西安市秉承“文物遗址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出台规范、科学的规划,实施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工程,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的和谐共生。
材料二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某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该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1)结合上述材料一,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相关知识,对保护大明宫遗址与应县木塔出现不同的效果加以说明。
(2)结合上述材料二,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该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2018-09-11更新 | 29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6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的飞船顺利将两名宇航员送入太空;11月3日,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世界大吨位火箭发射行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回望一甲子,中国弹星箭船的每一次升空、每一次飞行,无不是在挑战中实现跨越,在艰辛中铸就辉煌,航天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中国航天人历经千百次的地面模拟实验,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中国航天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从神舟一号无人飞行到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我国一步步坚实地迈向太空。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成了练完备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探索浩瀚宇宙、发现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航天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1)根据材料,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为什么能“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发展的观点,谈谈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2017-02-08更新 | 5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