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506069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多档文学类电视节目,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到《朗读者》,引发了一股全民文化热潮,《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在中国娱乐综艺类节目热衷于购买国外版权或者直接复制海外模式的大背景下,《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选题、嘉宾、主持人影响力,又或是制作水准上都秉承了高规格。这些本土原创综艺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敢于摒弃“拿来主义”,独具匠心地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创造新模式。《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向外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讨论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时,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既要忠于经典原著,又不能拘泥于原著。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分析《中国诗词大会》类节目能够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学习国学如何做到既要忠于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
(3)请写出两句包含哲学道理的中国古诗词,并指出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社会掀起了阅读、朗读的热潮,同时引发人们重新审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
《朗读者》倡导朗读经典美文,追求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用声音打通情感。节目现场,主持人通过与朗读者访谈,将所有人的情绪提升到一个需要借文抒怀的时刻,再通过朗读和点评嘉宾对文本的轻解析使情感顺势而出,让观众也参与到朗读者个人情感体验的完整构建过程,真正实现了“共情”。为了引领更多人参与阅读,栏目组还在全国多地设立“朗读亭”,络绎不绝的朗读者排队数小时只为3分钟的朗读。该节目在新媒体和年轻群体中受到广泛喜爱,成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被评为“高而不冷”。
策划者将该节目的成功归结为两个“决心”——“一定要做成的决心”和“一定要做成精品的决心”,并且认为,国家媒体人应该自觉承担弘扬优秀文化的职责和使命。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朗读者》节目为什么能做到“高而不冷”。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媒体人应该自觉承担弘扬优秀文化的职责和使命”的依据。
2017-10-13更新 | 13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和印度都是文明古国。中印文化底蕴深厚,古老而有生命力,又各具特色。两国应该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人民的相互学习,促进文化的相互借鉴,为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传播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中印间的文化交流。
2019-11-06更新 | 9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7年4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电视刷《人民的名义》正式开播并引起强烈反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本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也正是这部剧的真谛所在:以一部优秀电视剧的社会效果,厘清是非、明晰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推进腐败治理向制度化、纵深化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如何推进腐败治理向制度化、纵深化发展的。
2020-12-11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