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走进经济全球化 >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99 题号:528994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1)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2017·全国·高考真题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 材料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决策开启了中国融入世界、对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40年来,我国商品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4.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达3.14万亿美元,多年居世界第一;GDP年均增长约9.5%,7亿多人摆脱贫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1.4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2.1万亿美元,外商投资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2019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标志着我国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即更多地使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开放。该法确立了制度型开放的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即规定不可以做什么),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外资企业公平待遇,保护其合法权益,坚定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加快与国际规则对接等。


(1)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制度性开放举措对企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0-04-17更新 | 11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现在,同一种产品可以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生产,使每个国家发挥其技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最终产品成为万国牌的“国际性商品”。例如,波音公司,其飞机零件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
材料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商品和资本将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请简要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中国应如何面对材料二中提到的“双刃剑”?
2016-12-12更新 | 44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2023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RCEP生效实施以来,不少地方形成了很多创新举措和成果,包括高标准落实RCEP贸易便利化措施,推进实施快运和易腐货物6小时通关;开拓和增加面向RCEP成员方向的外贸班轮、空运航线、铁路货运班列和站点,增强口岸通关效率和通行能力。同时,在前期优化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功能基础上,持续为企业提供RCEP政策咨询和答疑服务,带动地方和企业更加充分融入RCEP大市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材料二 2023年开年以来,跨国企业高管纷纷来华访问,全球投资者也开始高调“做多中国”。多位跨国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最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目前还难以替代。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能不断释放出吸引力,外资外企渴望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不少权威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日益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倡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到在G20引导完善国际金融架构,再到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贡献力量。

材料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逆转。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掌握的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地位“收割”经济全球化,左右国际政治走向以获取更大利益,人为阻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其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化带来了更多伤害。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或者交换)和消费等过程。面对世界产业链重组,个别国家对华实施脱钩战略,产业循环断裂的风险不断突显。我国需要打通经济循环中的“断点”“堵点”,需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化解双循环的“堵点”。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0):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1--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哪些机遇?
2.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3.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哪些阻力?
4.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经济全球化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5.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能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信心的原因。
6.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打通国际循环的“堵点”?
7.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遏制逆全球化趋势?
8.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产生的积极影响。
9.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外商继续扩大对中国投资的原因。
10.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数字治理变革方面,国际社会应如何加强合作。
11.有人认为,针对某些国家利用优势地位“收割”经济全球化的做法,广大发展中国家应主动与经济全球化“脱钩”。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12.有人认为,中国也要通过关税壁垒等方式减少对外国商品的进口。你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13.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请你为中国更好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2023-10-11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