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世界的物质性 > 意识的本质 > 意识的起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59 题号:5442346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诗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是主观的,不具有客观基础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意识活动根源于人脑
2016-12-12更新 | 22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制造了第一台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就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有人预测在未来的世界里,机器人将取代人类。这种预测
①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证实了机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16-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中国古代无数优美的诗篇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上述诗句能反映作者景随情迁的心境,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     
A.不同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B.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23-02-01更新 | 1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