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塑造人生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5710758
家风是家庭生活传承中逐渐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明风范和道德品格。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钱氏家训》中的“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等治家格言所承载的家风家教至今令后人景仰。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钱氏家族人才辈出。如五代时钱谬开创吴越国,经过三世五王打造了苏杭天堂;宋代的钱选、明代的钱德宏、清代的钱谦益等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家;近现代,“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中国原子能事业开创者钱三强、历史学家钱穆、文学大家钱锺书、思想家钱玄同等,都在不同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和传承优良家风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所在。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备受推崇的《颜家训》《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都堪称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家庭是孩子的第1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1任老师。家风作为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成为立身处世的为准则。对不少人,家风甚至决定了他的命运。有人据此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家庭还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根基。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2016 年开展的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寻找最美家庭,发现身边感动的家庭故事,传播了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使最美家庭的家风在全社会产生了强大的蝴蝶效应。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2017-12-15更新 | 2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6年G20峰会,中国作为东道主选址杭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杭州是中国的电商之都,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绝对中心。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体现着平等、开放、共享的特征。它表现为24小时在线、360度联系、海量数据取胜、专注到极致、注重口碑。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都要用互联网思维去想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阐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提升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意义。
2017-02-08更新 | 8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安徽省认真贯彻实施《体育法》,全面实施省委、省政府《体育强省建设方案》,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弘扬主旋律,推动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突出精神传承、宣传展示、体育交流,用体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扩大安徽体育朋友圈;精心组织体育文化优秀项目、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参加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抓住“国际博物馆日”“六一儿童节”“全民健身日”等重要节日节点,积极开展体育文化体验、体育文化研学、体育科普体验等特色活动,传播健身知识、弘扬体育文化;统筹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体育组织发展,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体育力量。

材料二   习近平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安徽加快体育强省建设对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哲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2023-12-25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