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5916397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每位公民的日常践行。
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1月27日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台北中华艺术馆开展。展示了山东省的木版年画、潍坊风筝、桃木雕刻等6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5位非遗传承人在现场制作,台湾民众对山东丰富多彩的非遗产品和传承人的精彩技艺赞不绝口,特别是久居台湾的山东老乡看到长久未见的家乡物品和听到浓浓的乡音,倍感激动和亲切。
结合材料,说明在台湾举办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文化意义。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原理,分析“二十四节气”存在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
(3)针对“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的现状,请提出两条增强“二十四节气”社会影响力的建议。
2017-06-06更新 | 219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的特有时间知识体系。它所描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一般过程,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从黄河流域逐步为全国各地采用,并流传到世界各地。它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积累和结晶,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其蕴含的尊重规律、顺应自然的思想,仍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也生动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动态地完善,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吃春盘、春饼等习俗,会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使得中国人的生活具有韵律之美。


(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运用二十四节气让生活更具韵律之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意义。
(3)就“二十四节气”如何在当代焕发新活力,请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17-05-22更新 | 15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对正在致力于文化建设与保护的中国来说,是又一个传承悠久文明、保护古老文化的新起点。
材料一: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涉及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传承着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和政治、文化交流。作为“活态文化遗产”,“一河一路”申遗成功将极大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材料二:申遗成功之日,有时也是地方生财之时。国内某古城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大力进行旅游开发,商铺、酒店、旅游设施遍布核心区,大量游客涌入,旅游收入逐年暴增,但浓烈的商业气息与古城原有的文化氛围格格不入,古城的地貌、生态、美感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法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保护历史古迹法》;俄罗斯设立俄罗斯遗产委员会,统一负责文化遗产保护,遗产的维护与修缮列入国家财政预算;高度社会化是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特征,在意大利,人们将文化遗产保护当成整个国家的事业,积极参与……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一河一路”中遗成功的文化价值。
(2)运用矛盾观,评价该古城的旅游开发。
(3)国外的做法对于我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有何启示?
2016-11-26更新 | 4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