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具有多样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61105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我们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习近平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2)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世界各国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中日韩三国携手打造国际城市新名片,创建了重要国际区域文化合作品牌——“东亚文化之都”;2022年,已有近30座城市获此殊荣,深化了三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遇。

“东亚文化之都”强调发展中日韩三个国家之间的共同文化与相似文化,东亚区域文化共识不断增强,有利于增进区域民众之间的文化交融,提高区域文化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东亚各国之间在数百年的碰撞与交流中,形成了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东亚文化。“东亚文化之都“各城市之间在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有着较多的共同点和相似性,如东亚的儒家文化、汉字文化、端午文化、中秋文化等,合理利用并充分发展这些共同的文化,有利于巩固与推动多边文旅合作,形成区域同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亚洲文化共同体。为此,“东亚文化之都”以“亚洲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为宗旨,强调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平共处,共存共融。


(1)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东亚文化之都”强调各种文化共存共融的合理性。

材料二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彰显其独特的优势,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处方”。那么中医能做什么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机理,是感染免疫应答引发的急性进行性肺微循环障碍,即人体免疫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干预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段之一。而中医就是依据挖掘、调动、提高和利用免疫功能的机理,追求机体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和谐、稳定、健康、统一。中医药的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从中医药中筛选了“三药三方”(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使得中医药在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缩短病程,减轻抗病毒西药的副作用上发挥了独特优势。此次疫情是一次大考,也是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要有信心用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3)中医药文化自信应是我国国民的一种积极健康、自觉自为的文化心态,只有对中医药文化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对于中华中医药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请你为增强青少年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提两条活动建议。
2022-11-27更新 | 6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湖北考察时先后提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首先,文化赋予了生活意义。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乡土节日都有不同的意义,因为有了这些节日,村民的生活才更加有意义。其次,文化也赋予了乡村秩序。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再次,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通过文化建设,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乡村既跟得上发展,又留得住乡愁。

材料二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多少年多少代的梦想,中国正在努力进行脱贫攻坚决战,力争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灭极端贫困的目标。扶贫要精准、要因地制宜。陕西省某县的“A+1+1+N”的脱贫模式在全省树立起了典范。“A”即包片的镇(办)领导,第一个“1”即一名县直部门单位干部或镇机关干部,第二个“1”即一名村干部或党员或龙头企业人员或致富能人,“N”即一户或若干户贫困户。“A+1+1+N”的脱贫模式使各主体协同配合,扎实推进,助力精准脱贫。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知识,谈谈你对该县“A+1+1+N”的脱贫模式的认识。
(3)脱贫攻坚是个硬骨头,再难哨也要拿下。请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8-06-17更新 | 48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100多年前,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为沿途各国文明的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时光飞逝,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四国的行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习近平强调,只要中国同中亚国家一道把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坚持团结、平等、互信、互利、包容、互鉴、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实现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并通过研修和夏令营等活动加强青年学生的交流,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依托政治、地缘、经济互补等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为什么能够坚持文化互信、互利、包容、互鉴。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途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交流。
2016-11-26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