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64232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仅靠短短的数年时间,中国就迈入了信息化时代,成为了网络大国,但要进一步成为网络强国,就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一道努力。网络强国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打造网络强国,就犹如一条新的长征之路,我们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就应当秉承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
材料二:“四海八荒”、“蓝瘦香菇”、“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接地气”的用语,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
材料三: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温馨家园,造谣生事的,人身攻击的,污言秽语的,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伤害了我们,也在误导着我们。
为了营造一个清新、文明的网络环境,让我们更好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传递正能量,我们就需要规范网络用语,拒绝网络脏话。
(1)结合材料一,请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打造网络强国应如何秉承长征精神?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应对材料二中的现象。
(3)结合材料三,请你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简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长期抗击自然灾害和疫情的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

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灾情发生后,各地又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这场硬仗,我们能赢!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1)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简要说明培育和弘扬这种精神有什么重要作用。
(2)在当代中国,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2020-04-03更新 | 44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23年9月21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天宫课堂”第四课干货满满,精彩无限。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30多年来,中国人漫步太空的脚步,自信且从容。

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务实进取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对建设航天强国的意义。
2023-11-17更新 | 435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了我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克服经济力、军力等远远弱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困难,同仇敌忾、出国作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上甘岭中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空中英雄蒋道平、光荣牺牲的毛岸英等英雄人物,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壮丽史诗。

70年前,在惊天地、泣鬼神、永留震撼于人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美援朝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艰苦卓绝、浴血奋战,克服武器装备落后、条件差的困难,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终于打败了武器装备先进精良、手段极其残暴、行为极其野蛮的帝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英名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抗美援朝精神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胜强敌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新时代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何意义。
(3)时势造英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面临重重困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劳动者,他们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其英名和功绩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请写出其中两位劳动模范姓名及其代表的精神的名称。
2020-12-31更新 | 2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