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大众传媒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7 题号:6600384
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自2018年1月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后,叩响了所有华人那片最柔软、最深情、却也最难言说的家之心门,引发了舆论热议。
《谢谢了,我的家》以华人共同的家风文化为根基呈现文化聚合性。与孔子、鲁迅、齐白石、钱学森、陈嘉庚、汪曾祺、丰子恺、徐志摩、朱德、任弼时等历史名人的后人和普通人代表等合作。每集邀请几位共同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家庭故事,以朴实的故事展现华人家庭传承的精神价值。
家风似乎是老话题,容易陷入“老调重弹”,如何引起当下受众心灵的共鸣,特别是引起海外大多数华人的共鸣,则是严峻的考验。<谢谢了,我的家》节目不仅在舞台上结合了整体的灯光、技术视频等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更重要的是创新表达,其舞台环境设定为一个收藏着各种家庭故事的“家风博物馆”;根据每位嘉宾的个人故事,抓取最具感染力的瞬间创作美术作品“家风画”:收藏每一位嘉宾留给家人的深情寄语的“时光瓶”。以最低的姿态呈现优秀家风,用趣味方式打开人生格局,引发大家通过朴实的故事叙述,发现家风的文化价值,重塑家庭观念,传递人间温情,弘扬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谢谢了,我的家》节目为什么能够让优秀家风文化活起来。
(2)运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知识说明《谢谢了,我的家》节目是如何推动优秀文化传承的。
(3)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自信,从优秀家风中感受文化自信,一场“寻家风、写家风、赛家风”热潮正在兴起。假设你所在的社区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请针对同龄人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两条切实可行的自勉座右铭。(要求原创,每条字数限制在15个字以内。内容要有针对性、可行性,积极向上,与文明家庭主题密切相关。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如今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从网络红人到“网红美食”、“网红景点”、“网红图书馆”、“网红文化”、“网红经济”——网红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网红”,人们褒贬不一,这是多元的时代,需要多元的文化,网红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网络红人”的走红,契合了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以及臆想等心理,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网红”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代表。不懈奋斗的网络直播冯提莫,献身航天事业的优秀女飞行员余旭、武汉最美女交警张倩芳、“科普小能手”博物杂志等,他们深受网友点赞的根本所在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群众的热心服务,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但也有一些人,为了成为网红,不惜突破底线,以炫富、暴力、色情等内容过分媚俗、庸俗的表达,颠覆信仰,丧失底线;有的打着“娱乐到底”的旗号,变着法子调侃历史,哗众取宠,谋取暴利,污染社会风气,损害“只有依靠才华和努力才能成功”的主流价值观,破坏公序良俗。2018年9月28日,陕西西安市人民法院对叶挺烈士近亲属起诉西安摩摩公司名誉侵权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法院判决被告在国家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开道歉,并向原告支付精神抚慰金10万元。有人认为,互联网上的内容也就是调侃娱乐,不用太过较真,不然还有没有网络言论自由了。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网红文化的产生的原因。
2019-05-17更新 | 146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二维码是用某种特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的平面(二维方向上)发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条码。伴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小小二维码成为时尚新宠儿,“码”时代来势汹汹。
材料一   作为物联网浪潮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二维码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办公、交友、娱乐、购物都有它的身影,一些文化机构还利用二维码与互联网平台推广传统文化。有专家预测,二维码的应用将在两三年形成上千亿的市场空间。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文化现象?
材料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二维码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二维码的技术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二维码的两个国家标准,大大促进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的研发。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谈谈你对制定二维码国家标准的认识。
材料三   二维码具有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可引入加密措施,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优点。同时二维码技术也易成为手机病毒、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二维码技术的发展前途。
2016-12-13更新 | 23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诞生至今已有35年,从春节晚会到跨年晚会,从综艺晚会到公益晚会,从线下晚会到线上晚会,晚会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有线电视、互联网迅速普及,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观众审美晶味日益提升,晚会文化走进新时代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冲击和压力。晚会从没得看到有得看,再到有选择地看,实际上是高产向质优的转变。当前不少晚会外表再丽夺目却似曾相识,模仿痕迹严重,令晚会魅力打了折扣,对观众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央视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全面发力是近年来晚会文化的最大亮点。《朗读者》的“访谈+朗读”、《国家宝藏》的“记录式综艺”、《经典咏流传》的“和诗以歌”、《一本好书》的“场景演绎”,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走群众路线,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开辟出了众多新的主题领域,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等方面,从单向度、说教式的知识教育普及,到以故事讲述、情怀传递、文化传承贯穿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打造了能满足广大观众需求、节奏感与互动性强的晚会。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晚会文化的发展应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晚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3)有人说:“一台好的晚会,内容重于形式。”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2019-04-17更新 | 2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