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具有多样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3 题号:67048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作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广泛认同和深切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好故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好故事的创作和传播需要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我们既要坚持用好媒体力量,又要调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文化企业、普通公民参与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性、创造性,扎根人民,扎根于生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人人讲好中国好故事的生动局面。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如何更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我国文物众多,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文物遭受破坏或不合理利用的事件时有发生。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杭州博物馆文物厅内录制娱乐真人秀节目,“国保”南京朝天宫被借给房企做活动……这些行为或现象无不让我们震惊甚至愤怒。
2016年,我国加大对文物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沈阳故宫大政殿本世纪首次维修,山东启动“三孔”古建维修等100项文保工程,内蒙古首次大规模保护修复古代壁画,山西95处600岁以上“国保”古建筑整体修缮完毕,北京修缮历史名园16项文物古建,甘肃麦积山石窟开始修复6个病害严重洞窟,河北修复辽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真容木偶像”,等等。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对文物的维修和保护。
(3)如果让你参与到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列举你应该开展的工作。(至少两条)
2017-04-07更新 | 17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是丝绸之路的四个极点。在古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秉持开放、包容心态,对话沟通,彼此接纳,共同发展,形成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壮丽景观。今天,我们共建“一带一路”,必须着眼于沿线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找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契合点,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互相信任、加深彼此感情,促进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共同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2020-01-07更新 | 7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以扶贫脱贫为主题的舞台艺术创作欣欣向荣,在各种展演和评奖活动中取得不俗成绩。表演唱《一条叫作“小康”的鱼》,以苏州评弹为音乐元素,歌词回避通常关于小康社会的直接表述,选取“鱼”为意象,通过“年年庆有余”的中国梦想、“海阔凭鱼跃”的时代风貌,展示了一幅人们为小康社会不懈奋斗、努力拼搏并推动小康社会渐成现实的绚烂画卷。话剧《十八洞》的创作者结合自己在湘西扶贫的真实生活经历,从农民的视角折射出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进程。该话剧以喜剧为底色,展现了生活在基层的村民遇上“精准扶贫”国家大战略之后,个人生活和思想的转变。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以扶贫脱贫为主题的舞台艺术创作的成功对重大题材创作的有益借鉴。
2021-02-11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