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67095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6日,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是汉字的源头,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现代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注入了力量,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甲骨文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它的合理性。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女渡河,民间乞巧。”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是一个包括爱情、劳动、游戏、祈祷等活动的节日。2018年七夕节期间,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各种庆祝活动,这一中华传统节日以其古老的美好意涵和现代趣味,重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这一典型文化重构现象的发生受多重因素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传入中国,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加之商家的推动,过洋节成了一件很时髦的事。而诞生于农耕社会的传统节日由于其习俗与现代生活不合拍,受到了冷落。面对这种现状,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大家认为,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的传统节日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人对风调雨顺、家庭团圆、天下太平的美好期盼,对天地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祖宗先贤的缅怀与尊崇,对亲情的倾注,对乡情的依恋,对爱国之情的执著,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主导价值观念和理想诉求。因此,应当寻找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时代精神的契合点,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为此,全社会做了很多努力,如,清明节等纳入国家假日体系;春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纳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启动“中国节日志”项目,对我国现存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行研究、记录和整理。通过各方努力,包括七夕节在内的很多传统节日在今天重新焕发出光彩与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
2019-03-03更新 | 10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城千年,联通世界。泉州,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泉州港就已经驰誉世界,成为与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与泉州通航贸易的国家与地区近百个、进口商品种类达330多种。高度整合的产一运一销一体化海外贸易体系以及支撑其运行的制度、社群、文化因素所构成的多元社会系统促成了古代泉州港的繁盛辉煌,多种文明在泉州交流互鉴、相互交融,造就了泉州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气质。大批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地的商旅、使者陆续定居泉州,呈现出“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历经千年,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存在泉州仍然得到精心呵护,活化利用。进入新时代,泉州市正在全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2021年上半年,泉州市外贸进出口1248.1亿元,同比增长55.3%a“十四五”期间,泉州将建设“公铁海空”一体的海丝国际物流中心,连接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心向大海、走向深蓝。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多元、开放、包容的泉州是如何穿越千年不断彰显文化自信的。
2021-09-21更新 | 32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修建之前,岷江水经常泛滥成灾,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两岸人民常常沿江“祀水”。李冰上任后,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材料二每年清明节,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祀水”演变为放水活动。公元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清明放水节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俗文化,通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2006年清明放水节这一民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清明节,7万海内外游客汇聚“古堰春色,水润天府”为主题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保护清明放水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2017-12-28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