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民族节日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74506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不仅是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更是收获的好时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天人合一、取物有时等传统农耕理念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于一体,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地方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化习俗。但社会的快速发展让基于农耕文化的生产生活习俗逐渐离我们远去。“中国农民丰收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中华文明延续融合的鲜明符号。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中华文明延续融合的鲜明符号,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8-19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圣诞节,这个全球化的节日在今年又引发了文化碰撞的火花。西北某高校在平安夜,将全体学生组织到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而在温州,中小学校长均收到市教育局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某市高二(5)班就此话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支持方:洋节时尚、娱乐性强,充满浪漫和狂欢的情调,符合年轻人的心理特点。青年人只是将洋节作为一个表达情意的工具,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日子,在洋节的背后,依然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青年人过洋节不仅是社会开放、生活富裕的表现,也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融。现在是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只要是有益的,可以不论中国、外国,传统、现代。毛泽东同志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反对方: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等洋节是一种文化殖民侵入,这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节日,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如此热衷,并不是一件好事。商家的炒作让所谓的洋节完全变了味,不知所以的中国人跟着狂欢,对青少年产生不良诱导。而洋节的侵入带来的更大的隐患就是,冲淡了我们对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的感情,让西方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侵蚀了人们的心灵。
(1)对中国人过洋节,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你的理由。
(2)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你对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有什么好的建议?请提出一条并阐明其哲学依据
2017-06-25更新 | 11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8年10月24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举世瞩目。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积极继承许多优良传统技术的同时也创了多个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工程方一年多前就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合作,做精细化、小区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每天坚持监测预报,花费达3000万元。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无人对接。沉管连接处橡胶止水带可用120年,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可以说是最精细桥梁建设。


(1)请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为传统文化融入现实生活提两条合理的建议。
2018-12-11更新 | 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14年2月12日,第五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在河南鹤壁开幕。本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的主题是“凝聚民族共识,助推春节申遗”。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灶、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防止年俗文化的消失。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