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民族节日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6 题号:7706976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些年来,每到春节,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一种似乎非常矛盾的场景:一方面,无数的人乘坐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进行地球表面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其目的不外乎是“回家过年”;另一方面,很多人又总是在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没意思”。“没意思”,换句话来说就是“意义的丧失”。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确认自己的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珍爱、守护春节,就是尊重、珍爱、守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己。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尊重、珍爱、守护春节就是尊重、珍爱、守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己”的理解。
(2)有人认为,弘扬年文化就要承袭一切传统年俗。请用辩证否定观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千难万难,回家过年”。每逢新春佳节,无论离家多久,内心都涌动着舍家团圆的渴望;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踏上回家过年的旅途。社会在发展,春节的习俗也在发生变化,但是人们心中阖家团圆的情结却始终没有改变,春节充满浓浓人情味的文化基因一直在传承。
近几年,一些烙下时代印记的新年俗悄然取代了一些旧年俗。环保意识的增强,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越来越少,使得各地“满城不闻鞭炮味”;通信技术的进步,微信拜年的人越来越多,使得家家“难见登门拜年人”,很多人感觉传统年俗在慢慢消失,春节的“仪式感”在渐渐弱化,“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有着浓厚的“春节情结”。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春节习俗的变迁。
(3)为了让春节过得更有新意、更有价值,请你给家长提两条建议。
2018-04-03更新 | 12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首先,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因为有了这些节日,村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其次,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秩序。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第三,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通过文化建设,将乡风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乡村既跟得上发展,又留得住乡愁。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
2017-12-22更新 | 18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2020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2021年的春节必将不同以往。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各地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引导外地人员就地过年,众多游子纷纷表达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逐渐转变为“视频团圆,就地过年”。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即使身在异地,也可以将对家的思念通过网线跨越千里传达到家。提倡就地过年,是提倡跨越时空的线上团聚,是一个节日,两处温暖。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一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转变为疫情条件下“视频团圆,就地过年”的认识。
2021-06-03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