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6 题号:8293329
从现代黑洞概念的提出,到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人类已经走过了103年的历程。2019年4月10日,全世界200多位科学家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完成的黑洞照片在全球多地同步发布。这一天文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证明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深化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认识过程随着实践的成功走向终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古代,人们凭肉眼观察月亮,有着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多,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传说中月亮上有嫦娥玉兔,其实那里没有任何生物;想象中那里有大海和高山,其实就是陨石坑和环形山。这表明(   )
①感性认识往往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往往是可靠的
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③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超出了一定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④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1-01更新 | 30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就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③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创新认识对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8-01-20更新 | 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漫画《树与虫》与下列古语所体现哲理最相近的是(     
A.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4-01-16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