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民族节日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8 题号:8417018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元之夜,紫禁城“亮了”

材料一   正月十五元宵之夜,万众期待的“紫禁城上元之夜”全面亮灯。元宵之夜的故宫,可谓装扮一新,《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古建屋顶上,20台最先进的激光投影,营造出超过3000平方米的夜景灯光秀场,使观众有人在画中游之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紫禁城已走过了近600年岁月,故宫博物院正通过各种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和解读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期望互动,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材料二   “真正重要的是故宫这座博物馆究竟能给人们奉献什么”---单霁翔作为数百年来社会发展的缩影,博物馆已经从早期的收藏、保护和展示珍品的场所,演变为跨越人文和科技等领域,同时将科研、教育等作为主要职能,通过满足大众的文化知识需求,来服务于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的真正价值,不在拥有多少馆藏,而在用这些馆藏如何传播文化,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在当下,必须把握我们群众需求的变化,促使博物馆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的成功之处。
(2)请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博物馆必须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的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往往能将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文化精神凝练其中。

2021年2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央视频道打造直播节目《大话春节》。节目围绕“上海东西”“成都好“耍””“火树银花不夜长安”“一脉珠江水几重年味浓”“一眼千年”“饕餮盛宴”“新杭州的新年味穿越千年”“冰雪春节美丽“冻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苏州划水”“元宵诗会”等城市主题,贯穿十余座城市,在行走和体验中探寻中国春节之美,发现城市之间的过年方式和习俗差异,探索中国佳节背后深厚的情感背景。

为更好地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的“欢乐春节”之“大话春节”大型融媒体活动在全网上线。作为首届线上“欢乐春节”,《大话春节》深入提炼、展示中国春节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共建起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友谊桥梁。


(1)结合材料并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打造《大话春节》直播节目、“大话春节”全网上线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出中国春节文化活动的价值。
(3)请就如何探寻中国春节之美提两建议。
2022-03-05更新 | 155次组卷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于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有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竞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的年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在网上采购年货,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晒年夜饭,看看网络春晚,网上订张机票或者电影票,……

材料二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用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人们就能随时随地享受从沟通交流到衣食住行等全方位服务。互联网正在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社会的交流结构、组织结构,对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交往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会进发出新的生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019-06-04更新 | 23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秉承“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的宗旨,深入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彰显节日文化内涵,焕发时代活力,打造爱国节、文化节、情感节,树立节日新风,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

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没有拿来,文化自不能成为新文化;同样,只有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在全球视野中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弘扬民族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既要“拿来”又要“走出去”。
(3)民族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民族节日,并指出其文化内涵。
2018-10-01更新 | 5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