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实现人生的价值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8525503

钱七虎,我国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陆军工程大学教授。2019年1月8日上午,钱七虎院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共同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高中毕业的钱七虎放弃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去苏联学习的机会,选择成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和军人。大学期间,军校的第一堂革命人生观课让钱七虎至今记忆犹新: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为了保家卫国,建设钢铁长城。当兵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为了谋出路,是为人民服务的。“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军队的博大情怀,听了很振奋,记得很牢。”工作后的钱七虎时时刻刻想看自己的专业能在国家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不但是国防工程,钱七虎把科研应用延伸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耄耋之年的钱七虎,早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却比之前更为忙碌。“作为一名军队的科学家,科技强军、为国铸盾,是我的毕生追求,也是我的事业所在,幸福所在。”钱七虎的话掷地有声,他非常重视教育和传承,甘为人梯,以培养人才为人生乐事,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先后指导博士生研究生50余名,帮带国家级科技人才10余名,其中有多名被评为“长江学者”“勘查设计大师”。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钱七虎院士的爱国奋斗事迹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1】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表二: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1.76
1.84
1.97
2.03
2.09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左右。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材料三:某市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条政策措施:
措施
内容
经济生活依据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示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强化财政投入
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每年增加0.1个百分点

实行股权激励
对符合股权激励条件的团队和个人,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达到约定成效的,兑现相应股份期权

优化创新环境
将保护和促进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纳入法制轨道,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新兴产业生成中心


(3)依据材料三,根据要求填表回答问题。
2016-12-12更新 | 26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玛扎西,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业博士、国家青稞专项首席科学家、被誉为“青稞王子”“青稞领域的袁隆平”。在尼玛扎西儿时的记忆里,父母辛辛苦苦种一年的青稞却总也不够吃。于是,如何提高青稞产量、解决藏区人民温饱,成了他一生最执着的追求。大学毕业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薪聘请尼玛扎西,但他毅然选择了回藏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工作。


       青稞基因序列中,包含着无数抗病抗虫、耐寒耐涝等优良性状的遗传信息。解析青稞基因组序列,对改进青稞品质、提高产量至关重要。尼玛扎西团队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反复进行试验,成功发现了耐低氧、抗寒和抗旱适应藏区高原环境的特异基因序列。在2013年,尼玛扎西团队培育的“藏青2000”新品种通过审定种植,创造了当时青稞亩产的历史新高。随着“藏青2000”全面推广,2015年西藏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至此,“青稞王子”尼玛扎西不负厚望,把西藏人民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1)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青稞王子”尼玛扎西是如何把藏区人民的希望变成现实的。   
(2)“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需要不懈的奋斗。列举三条与这一主题相吻合的方法论建议。
2021-03-18更新 | 23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分阶段分地域稳步推进。2021年9月,江西省作为最后一批新高考改革省市,宣布2021级高一秋季入学新生将采用“3+1+2"方案。

高考改革以生为本,从尊重学生兴趣、特长角度出发,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然而,“3+1+2"方案规定物理或历史为必选科目,引发是否重回文理分科老路、限制考生选择权的争议。专家认为,传统文理分科模式下,学生只有2种选择,现在“3+1+2"给学生提供了12种选择,增加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选择自由。学会选择,发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规划自己人生,是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行之路,关乎整个国家未来竞争力。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争议可以通过进一步论证和研究,做出科学的研判和选择,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新高考改革方案存在争议的原因。
(2)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就如何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提两条建议。
2021-11-20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