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 把握世界的规律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7 题号:9191953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8年8月27日,由河南豫剧院二团创排的原创豫剧《苏武牧羊》作为“出彩河南——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豫剧优秀剧目北京展演月”的收官之作在北京精彩唱响。雄浑的音乐配器、壮阔逼真的舞美与灵魂的灯光,征服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剧场内的气氛多次被推向高潮。

豫剧《苏武牧羊》立足历史事实,讲述了汉武帝年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故事。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苏武大义凛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困厄而不能移其志,绝境而不能变其节,演绎了一段《苏武牧羊》的千古佳话。该剧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品牌剧目。

豫剧《苏武牧羊》的创作团队特别注重内容的展现,他们将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魂魄寓于现代元素和古典美学有机融合的艺术形式之中,具有回肠荡气、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此外,他们还大胆创新,借鉴了话剧影视表现手法、现代声乐技法等其他艺术种类的优势,将舞剧、歌剧、诱导及舞蹈融为一体,唱腔更加柔和,舞美也具有当代审美意蕴。新颖的舞台呈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豫剧《苏武牧羊》的创作团队是如何打造这一品牌剧目的。
(2)豫剧《苏武牧羊》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请你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结合高中生实际,拟写2条校园宣传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不超过20个字)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习近平引用唐代诗人王昌龄这句诗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共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他指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要应对风险和挑战、冲破惊涛骇浪,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势单力薄,难以持续。各国应该更加团结,互帮互助,包容合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后,世界上也出现对这一理念的疑虑与误读,甚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将其视为意识形态斗争的象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只要世界各国不懈努力、携手共建,人类必将拥有美好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谈谈你对世界各国“青山一道、未来可期”的理解。
2022-11-13更新 | 4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深度贫困仍是当前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进行攻克。
材料一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一是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一批;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和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脱贫一批;三是发展农副产品营销、餐饮、家政、仓储、配送等现代服务业脱贫一批;四是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方式,通过资产收益扶贫脱贫一批;五是把符合相关条件的搬迁对象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范围,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材料二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对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各项要求的依据。
2018-04-21更新 | 334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安全问题,指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正在面临严重的短缺供应煤价一度如“野马脱缰”,呈爆炸式增长。有的供电企业竟然“断顿”,少数地区出现拉闸限电,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的多项保供政策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其暴露出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一直在大起大落中螺旋前进,最直接原因就是供给与需求错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7.4%),全国煤炭生产29.3亿吨,同比仅增长3.7%。“十三五”以来,煤炭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关闭退出落后煤炭产能近10亿吨/年,增加先进产能约6.3亿吨/年,行业去产能力度较强,供给侧弹性不足;在煤炭保供期间发往港口的运煤列车如遇上雨雪需要人工一铲子一铲子除雪才能装煤,否则煤炭运到港口后就因冰冻而无法卸车,仅这小小的生产运输环节,就限制了煤炭的供应效率。另外,对于“双碳”目标执行偏差,能耗双控操之过急,进口不畅也助推了煤价的上涨。

问题的背后是不断攀升的用能需求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1)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破解用能需求与环境约束这一困局。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用能需求与环境约束之间的关系。
(3)中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而对于“双碳”目标执行偏差,能耗双控操之过急是这次煤价过快上涨的原因之一,如何实现“双碳”的目标,请你为政府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22-01-20更新 | 2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