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的特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9240804
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
①实践活动是主体、客体和手段三者的有机统一
②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实践条件的提高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离不开实践的手段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读下图漫画《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①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所以“没有过不去的坎”
②“过不完的坎”是人生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
③人的创造性实践能消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坎”
④“过得去的坎”与“过不完的坎”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22-03-04更新 | 7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三名宇航员再探苍穹,掀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新篇章。按照计划部署,神舟十三号乘组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成功表明(     
①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认识太空是开展航天探测任务的目的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2-01-26更新 | 8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公司通过项目合作,自带资金、技术等要素下乡,回收农村垃圾(含农作物秸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出工业原料、生物营养液、新型建材,获得可观的效益,且使乡村“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回收农村垃圾使之变废为“宝”反映了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事物有无价值取决于其对主体需要满足程度
③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③④
2018-03-31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