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928060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期,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成为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风潮在全国形成。

改革开放后,枫桥镇及时提出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理念,在全国首创综治办,实行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相结合,充分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1990年9月,中央政法委向全国推广“枫桥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后,枫桥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的新格局,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党的十九大以来,不断创新发展中的“枫桥经验”,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以守护一方平安为落脚点的“枫桥经验”,成为习近平“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思想成功实践、落地的典范。

今天的枫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在“枫桥经验”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做法,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新经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对“枫桥经验”发展历程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一个加速链接的“网状世界”呼啸而来。网,能够拉近距离,压缩空间、创造便利,但网并非越密越好。过度的链接,会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数字社会之网以空前的广度和速度相连,判断权却交给算法,我们在轻易获取知识的同时,丢失的可能是对生活的深度思考,从而陷入人云亦云的境地。同时,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算法推荐让普通人接收的信息更趋于定制化。不同人群被隔离在各自的回音室里,听到的都是和自己意见相似的回响,从而导致观点固化。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身处网络世界,如何避免“过度链接”。
2024-05-10更新 | 109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战略构想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六大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十六届六中全会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大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十七届六中全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十八大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
材料二: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依据。
2017-10-17更新 | 92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中国应对当前自身发展问题的新思路,更是中国关于全球发展的新创见。

我国当前面临着发展方面的严峻挑战。传统的牺牲环境换发展的模式难以继续,产能无序扩张带来了供给侧的严重问题,这些都是生产力的不健康发展方式。与之对应的是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必须树立战略眼光,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关于生产力认识的新突破,也是我国的一项新的战略举措,对于转变发展思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迎难而上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   在各地如火如荼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有些似是而非的声音,值得警惕。比如,有人认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让传统生产力让位,集中精力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有人落入另一个极端,承认传统生产力的地位,却把新质生产力简化为传统生产力的简单升级。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新质生产力”提出的现实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中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
2024-05-18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