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2 题号:9284781

针对原有个税法已与客观社会发展形势不符的状况,十三届全国人大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并增加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货款利息或租房租金、赡养老人)。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可见此次个税改革旨在让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个税改革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19-20高二上·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要靠人民的劳动、创造和奉献。

材料一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点亮伟大复兴中国梦。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蛟龙”探海到量子通信,从高速前行的高铁到射电天文领域……一个个世界瞩目的科技突破,无不源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前仆后继、接续奋斗,无不浸透催人奋进的科学家精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今天,我国科技创新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不过,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相比,我们基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在这样的历史关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更加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

材料二   2022年,歌曲《孤勇者》持续走红,不仅在各大音乐平台屡创佳绩,在综艺节目、短视频中频繁被翻唱,还在小学生群体中“圈粉”无数。词中“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歌唱每一个扎实奋进、勇担责任、追求梦想的人,医护人员、外卖小哥、清洁工、警察……也许不被大众知晓,但他们都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举国抗击疫情的大背景下,歌曲传唱和文字演绎让千千万万默默奋斗的人从中感受到希望和勇气,燃起创造美好生活的斗志。词作者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音乐作品要想有生命力,成为经典,必须唱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如此才能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产生共鸣。


(1)“科学家精神点亮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意识的知识加以阐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文艺创作者如何才能让流行文化成为经典。
2023-05-01更新 | 7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和守护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讲话,站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刻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只有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必要性。
2022-01-28更新 | 4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民法典,让生活更美好。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加附则、84章、1260款条文、超10万字内容,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法典,必将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一:民事法律制度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刑法,而是民事领域的婚姻法。社会秩序的建立,人民权利的保障,都有赖于对基本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和规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民事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进一步明确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充分保障公民民事权利,买卖、交易等才能顺利进行。在此背景下,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出台,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日趋完善。既然民事法律制度已较为完善,为什么还要把与民事相关的法律编纂成一部法典?原来,民事法律调整的主体多、涵盖领域广、关系复杂,相应的法律条文数量也很庞大,其中还有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地方。因此,编纂民法典就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从而打通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实现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经过系统编纂,民法典将发挥“1+1>2”的效果。

材料二: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社会关系在不断调整,调节社会关系的民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今天中国的民法典可以说是21世纪互联网、高科技时代民法典的代表。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就是将“人格权”单独成编,不仅弥补了传统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同时彰显了21世纪信息社会背景下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如何应对烦不胜烦的骚扰电话?遇到摄像头偷拍该怎么处理?AI换脸、伪造他人声音算不算侵权?这些只有生活在这个时代才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在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由此而言,这部权威、严谨的民法典,又何尝不是一部信息时代的“生活指南”?

材料三: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未来,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规则。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发挥最大效用,法治中国建设必能再上新台阶。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编纂民法典工作者们如何实现对法律条文“深加工”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编纂民法典的时代价值。
(3)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民法典的实施需要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尊重法律、敬畏规则。请你从个人层面为民法典的实施提两点建议。
2020-08-08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