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爱国主义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1 题号:9464092

材料一:几个月来,香港一直牵动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持续的暴乱已严重扰乱了香港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破坏了香港经济,是对“一国两制”底线和国家权威的挑战。香港通识教育是香港暴力事件的重要源头之一,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教育的缺失。

材料二:提倡爱国主义,就是要增强民族凝聚力,让每一位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合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019年11月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继承了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基本形式和载体,又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强调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爱国主义的知识,说明在香港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的制定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实质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春节之际,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文化地理纪录片《大河之北》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该片不仅表现了河北的自然地貌,而且反映了人文风光、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构建了新型影视传播样式,迈出了文化地理纪录片的关键一步。片中运用电子图形技术、航拍技术和搬演再现艺术充分调动了观众对河北的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与人文地理长卷。感情充沛的旁白解说和壮阔的画面将黄河文明与慷慨悲歌的燕赵志士胸怀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大美河北风光和人文景观孕育在爱我中华理念中。该节目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形式播出后,在观众当中引发了强烈反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大河之北》为什么能引发观众的强烈反响。
2021-05-18更新 | 158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先观看了八达岭长城纪录片,后准备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同学们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之所以将巨幅长城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
2019-06-02更新 | 3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从1966年发表《水稻雄性不孕性》论文,到1970年发现“花粉败育野生稻”,再到1973年成功发明“三系杂交育种”,实现了杂交水稻利用研究的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袁隆平及其团队坚持不懈,奋力攻关,通过技术改进,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袁隆平团队的科研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
(2)袁隆平及其团队的水稻研究过程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
2021-07-03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