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历史的本质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5 题号:973827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中央实施上述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让电视剧以独特的语境,推动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和弘扬、传承。
近期,被称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一亮相,使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人民的名义》源于反腐败斗争的伟大实践,源于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和人民心声,电视剧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介能影响人民的生活,为社会传播更多的正能量“人民的名义"彰显了正义的力量,反腐作品是反腐斗争着精神文明领域的投射,是社会主义核心性观的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备受好评,《人民的名义》更是燃爆荧屏,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要对现实素材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加工。电视剧不只历史和穿越,《人民的名义》还原反腐生态、反映人民关切、采风真实案件、吻合时代脉搏,是近年来的优质国产正剧。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热播对于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启示。
(2)结合材料,请运用社会就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人民的名义》能够“燃爆荧屏”原因
(3)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更多的现实主义剧作如何适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提两条建议。
2017-09-08更新 | 23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背后,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制度安排是价值取向的体现,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制度的独立性也就失去了根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导航定向,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


结合材料,请从《生活与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
2019-09-03更新 | 77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经典台词“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老人摔倒在路上,你扶不扶?在这一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背后,折射出当今社会上一些人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通过电视台播放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其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只是通过道德模范人物的善举体现出来,它更多地体现在我们每一位普通人的平凡小事之中。
(1)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16-11-26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