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2 题号:18744466
下图为 1929—1938 年间美、苏、德、英、法等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的比重对比状况 (%) 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重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B.计划经济显现出一定优势
C.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D.率先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有学者认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斯大林的创举,应长期坚持
B.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唯一途径
C.在一定时期适合苏联国情,有一定的合理性
D.阻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2018-07-05更新 | 26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表为苏联1935年部分煤矿部门工资计算方法,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一定程度打破了平均主义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工业D.实行计划经济后成效显著
2020-05-07更新 | 7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B.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C.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D.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弊端
2018-02-21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