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半期调研测试卷(康德卷)地理试题
重庆 高三 阶段练习 2021-11-23 1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自然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地理、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下图示意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早些年根据地质学家的勘测以及GPS的测量,该裂谷以每年6~7mm的速度分裂。2018年3月底,肯尼亚西南部附近突然出现了一条长几千米、宽约15米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大裂缝(图中乙处),地质学家认定该裂缝直接反映了东非大裂谷分裂正在加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最可能是(     
A.国界线B.断层线C.火山通道D.褶皱山脉
2.地质学家认定图中乙处裂缝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分裂的直接依据可能是(     
A.裂缝附近是岩浆活动区B.裂缝的形成具有突然性
C.该裂缝距离板块边界较近D.裂缝与裂谷走向大体一致
2021-11-01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半期调研测试卷(康德卷)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冰冻圈是指地球表层存在的固态水体,主要由两极冰盖、海冰、山地冰川、冻土、积雪、湖冰、河冰等组成。2019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向全球发布《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指出:山地积雪、冰川和多年冻土在21世纪几乎都呈现持续退缩状态。预计到21世纪末:除南极大陆外围的冰川以外,全球冰川的冰量将减少15%~85%,北极海冰范围到21世纪末的9月份,将会减少43%,2月份将会减少8%;北半球春季积雪将减少7%到25%,北半球高纬地区近表面(3.5m)多年冻土面积会减少37%到8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目前冰冻圈的变化对岩石圈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冰洋海岸线大面积后退B.高山地区冰川泥石流增加
C.地表岩石的风化作用减弱D.冻土地带的土壤侵蚀加剧
4.研究表明:短时期内,高山地区以冰川和积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冬季径流量会明显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     
A.冰雪面积扩大B.地下水补给增加C.降雪量增加D.融冰期延长
2021-11-01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半期调研测试卷(康德卷)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湖水透明度是指阳光能够透过水体的深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污染、生物量、入湖径流、温度变化等。研究表明:富含营养物的污染物会导致湖水中藻类繁生,影响太湖湖水透明度,而沉水植物(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下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维持湖水的清洁透明。下图为1997年和2019年太湖夏季平均透明度空间分布图(单位为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仅从陆地径流量和温度角度分析,正常年份太湖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1997-2019年间,太湖夏季水质恶化最快的水域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7.由于人工调控,平均水深只有1.9米的太湖过去40年平均水位增加了约0.25米,水位上升与水体透明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原理是水位上升导致(     
A.沉水植物的生长范围扩大B.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C.含沙量增加,湖水变浑浊D.排污量增加,藻类生长快
2021-11-23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半期调研测试卷(康德卷)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研究发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可以改变局部的微气象条件,使其周围土壤中营养元素、植物组成、植物生物量等发生变化,灌丛成为动物栖息地,导致土壤有机质如图3分布,进而又影响灌丛下植被生长,该现象称为灌丛“肥岛效应”。下图为某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及周围土壤有机质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灌丛所形成的微气象条件,与“肥岛效应”的发生关联性最小的是(     
A.降低风速B.截留雨水C.提供遮荫D.减小温差
9.下列植物结构形态中,“肥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枝条稠密,伞形树冠B.根系发达,锥形树冠
C.树干高大,旗形树冠D.针状叶片,疏散树冠
2021-11-01更新 | 4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三11月半期调研测试卷(康德卷)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夜晚受表层与下层水汽的气压差影响,下层土壤空气中的水汽沿孔隙移动到表层,导致表土夜间返潮)而得名,多分布在江河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土壤。由于人类活动或环境变化改变了土壤结构,使部分潮土的夜潮现象消失,成为无夜潮现象的潮土。在国家沃土工程中,华北中、低产潮土区多选用沸石作为土壤整治的改良剂——沸石是一种矿石,内部孔隙众多、均匀、大小固定,对板结的、质地粘重的土壤改良效果更加明显,同时,由于其有很强的吸附力和对离子、分子的吸附的选择性,常与化肥混合施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潮土夜潮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B.气温的年较差C.大气的稳定程度D.作物的种植方式
11.在无夜潮现象的潮土中使用沸石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土壤颗粒的团粒结构B.恢复土壤的夜潮现象形成
C.提升土壤腐殖质积累水平D.提高土壤通透性与保水性
12.沸石与化肥混合施用,可以(     
A.延长土壤的供肥时间,提高肥效B.促使植物选择、吸附有用的养分
C.减少夜潮现象,防止土壤盐碱化D.吸附有害物质,减少农作物病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