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整治 B卷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2-02-08 3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区域发展、选修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石漠化是指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主要石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单位:万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石漠化土地分布地区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A.雨水丰沛且集中B.都位于长江流域C.全部在内陆省区D.土壤疏松,不耐侵蚀
2.近几十年来我国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可溶性岩石广布B.地表崎岖C.粗放开发矿产D.过度农垦和樵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读下面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图中生态问题的描述,可信的有(     
①甲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②乙、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乙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③甲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④乙、丙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丙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②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
③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④生态环境脆弱区必须强制性保护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2021-08-05更新 | 459次组卷 | 4卷引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在我国,农业和牧业交错分布的地带可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他们都具有农业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下图是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四地农牧交错地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降水地形水源热量B.降水水源热量地形
C.水源降水热量地形D.地形水源地形降水
6.上述四地因自然原因引起的农牧业交错地带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是(     
A.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地带B.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
C.北方农牧交错带D.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
7.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有的年份黄河出现断流,其主要原因是气温偏低
C.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下图)。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耕地面积达160万公顷,但90%的耕地退化严重,并时常受沙尘暴的侵袭。1994年起,乌兰察布开始重建生态在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对当地传统燕麦种植采用“一早三改”方式进行改良。引进坝莜(裸燕麦)等早熟品种,从传统的秋季耕地松土,春季播种压实改为免秋耕或播前耕,改早播为晚播,改稀植为密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导致乌兰察布耕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位于干旱地区,降水极少B.冬春多大风,风沙侵蚀严重
C.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D.人类活动不合理,过度开垦
9.“一早三改”方式有利于耕地改良,其主要作用是(     
A.免秋耕可减轻冬春风力侵蚀B.晚播利于保水保肥
C.早熟品种可少消耗土壤肥力D.密植可增加有机质
2022-05-18更新 | 607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面积/万km2

未利用地

38.8

草地

8.5

盐碱地

4

耕地

6.8

水体

4.8

建设用地

2



10.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D.草场破坏
11.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C.有可能位于黄土高原D.气温日较差增大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石漠化是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表现为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市)石漠化土地面积



(1)我国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
C.两广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
(2)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________,石灰岩广布,地形________,土层薄,________侵蚀作用明显。人为原因:人均耕地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低,________破坏严重。
(3)石漠化带来的危害有哪些?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石漠化?危害: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牧交错带是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地带,在空间上农牧并存,在时间上,农牧交替,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北方农牧交错带处于东亚夏季风的尾部,降水年际变化较大,促使农牧分界线多次进退,并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化。

科尔沁沙地地处西辽河平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疏林草原,气候变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当地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成为京津冀地区风沙的主要源头之一。据统计,科尔沁地区每年因风沙灾害而减产的农田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0%以上,且南部地区更严重。自1949年以来,我国一直尝试科尔沁地区荒漠化的治理,其中“两行一带”(两行灌木之间种草)林草复合经营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及2000~2013年科尔沁沙地气象条件变化。



(1)简述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表现。
(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2000~2013年科尔沁地区荒漠化防治压力的变化趋势。
(3)简述科尔沁地区通过“两行一带”模式治理荒漠化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区域发展、选修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试卷题型(共 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5
综合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区域发展
2
选修地理
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4
自然地理
5
人文地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20.85荒漠化的含义、类型与分布  荒漠化的原因单题
3-40.6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旧选修)  环境问题产生单题
5-70.65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  农业区位因素题组
8-90.65荒漠化的含义、类型与分布  荒漠化的原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题组
10-110.85荒漠化的含义、类型与分布  荒漠化的原因单题
二、综合题
120.85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荒漠化的原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30.65荒漠化的原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生态脆弱区的地理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