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黑龙江 高二 期中 2024-05-22 4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自然地理、选修地理、人文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真题 名校
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问题。
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
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
2.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
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
2019-01-30更新 | 102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0年全国1卷高考文综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下列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A.提高化石能源价格B.缩小工业规模
C.发展清洁技术,植树造林D.加快城镇化速度
2024-05-2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当前我国推进“碳中和”的主要障碍是(     
A.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B.森林总面积在不断缩小
C.公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D.生产技术进步比较缓慢
2024-05-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其中有五个省级行政区(图1所示)最适宜发展风力发电。目前,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我国有许多城市的路灯采用风光互补照明(图2所示),它是由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方阵两种发电设备共同组成的新兴发电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从风、光资源角度考虑,下列省级行政区最适合推广风光互补照明路灯的是(     
A.山东B.山西C.宁夏D.陕西
7.若在西宁安装风光互补照明路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其太阳能电池方阵平面板应该朝向(     
A.正东B.正南C.正西D.正北
8.风光互补照明路灯的应用引起国内众多新能源企业的关注,一些中小企业踊跃投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项目的实施,利于节能减排,能得到政策支持B.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投资风险较小
C.产品投入使用的寿命长,受自然变化影响小D.产品应用可缓解城乡照明对常规电能的依赖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
10.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
11.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
C.草地D.寒漠
2019-06-08更新 | 15134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定上升
13.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3-13更新 | 708次组卷 | 7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2.2中国的能源安全 同步训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一)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读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①②所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①为生物多样性减少;②为环境污染
B.①为环境污染;②为资源短缺
C.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生物多样性减少
D.①为生态破坏;②为环境污染
15.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保持零增长,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C.人口增长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
D.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国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17.“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B.冻害C.高温D.大风
18.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
2023-02-07更新 | 258次组卷 | 59卷引用:重庆市2018届高三4月二诊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氢能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目前,制氢技术主要有煤炭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氧、生物质制氢等。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石油资源、风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千万千瓦风电基地。2018年白城市着手发展氢能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图为白城市区位示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石油相比,氢能的突出优势为(     
A.清洁无污染B.再生周期短C.可用管道运输D.普及程度高
20.白城市氢能开发最可能采取的制氢技术为(     
A.煤炭制氢B.电解水制氢C.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D.生物质制氢
21.白城市打造“中国北方氢谷”能够(     
①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彻底解决东北地区风电外送和消纳问题
③促进能源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形成成熟城市群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1-02-11更新 | 1312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中部粮食主产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69%,耕地总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4.06%,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0%以上,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该区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读中部粮食主产区分区图(图甲)及各区耕地等别结构图(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注:根据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将中国耕地划分为115等,1等地质量最好,15等地质量最差。

22.上图中耕地质量最优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区B.黄淮海区
C.长江中下游区D.四川盆地区
23.图乙反映出四川盆地区和云贵高原区的耕地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     
A.地处偏远,农业技术落后B.地表崎岖,平地面积小
C.地表岩石裸露,无法耕作D.人口少,土地资源无力开发
24.图甲中有一区域的耕地质量最差,为提高该地区的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种植耐旱作物B.全部施用农家肥
C.修建水平梯田D.大规模更换表土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20世纪50年代,海南儋州市在莲花山开采石灰矿而留下废弃矿坑。2018年当地以"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带动"模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打造莲花山文化景区。2020年景区建成并对外营业,实现地区各项效益提升。左图示意废弃矿坑景观,右图示意修复后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莲花山废弃矿坑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体污染B.水土流失C.固体污染D.土地沙化
26.与传统的废弃矿坑回填后植被再造相比,莲花山生态修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     
①植被覆盖率更高   ②旅游资源多元   ③就业机会更多   ④耕地面积更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7.莲花山文化景区建设能够(     
A.优化农业结构B.增加工业布局C.促进商业发展D.拓展城市职能
2021-01-31更新 | 589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2000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消失的“大西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28.到这座“海底古城”考察的科学家面临怎样的环境(     
①狂风 ②巨浪 ③黑暗 ④低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9.若“海底古城”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得益于海底(     
①低温 ②温度变化平缓                 ③空间开阔               ④水流缓慢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2024-04-07更新 | 141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2.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同步训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一)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陡坡修筑梯田B.工业规模扩大
C.水资源利用不当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31.为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上游推广节水灌溉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流域用水统一管理 
④下游修建平原水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10-23更新 | 62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32. 读欧洲造成酸雨的主要工业废气排放扩散图,完成下列各题。

酸雨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物,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挪威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其南部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1)分析挪威南部成为欧洲酸雨最严重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
(2)列举在欧洲有效控制酸雨的措施。
2023-10-21更新 | 85次组卷 | 7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3.2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同步训练-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一)
综合题 | 较易(0.85)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求。

材料三: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资源具有的基本属性是(     
①.有限性②.整体性③.地域性④.无限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存在的问题是____。无论从现实看还是长远看,该问题都对我国经济的____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____,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的________相对落后。
2024-05-2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历经20余年的科研攻关,我国已基本掌握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全套技术,具备了自主开发1500米级深水油气田核心技术。下图为陵水17-2油气田位置及附近海底地形图。

(1)描述该油气田附近甲处的海底地形类型及特点。
(2)简述该海域油气资源开发面临的困难。
(3)简析该海域油气开发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防范措施。
2024-05-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自然地理、选修地理、人文地理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3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区域发展
2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3
自然地理
4
选修地理
5
人文地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30.64区域可持续发展题组
40.65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单题
50.65碳循环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单题
6-80.6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题组
9-110.6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题组
12-130.65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旧选修)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旧选修)题组
14-150.65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题组
16-180.85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题组
19-210.85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题组
22-240.65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题组
25-270.65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题组
28-290.65海水的温度  海浪题组
30-310.65荒漠化的原因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题组
二、综合题
320.65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旧选修)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气候的特征、分布规律
330.85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区域发展差异的表现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340.65等深线及其判读  海洋资源及利用  海洋环境问题  工业(区)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