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18-06-04 2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人文地理、选修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自然地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土地荒漠化、酸雨
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
A.土壤污染B.水土流失
C.地震D.生物物种锐减
3.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  )
A.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
B.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D.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4. 如图所示三幅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三幅漫画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只能是对立的
B.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都是原生环境问题
C.生物在地球上已无法生存
D.图中反映了全球气温升高、森林被严重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等环境问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和丙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  )
A.寒潮 酸雨
B.酸雨 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 寒潮
6.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森林覆盖率高B.地形
C.降水丰沛D.纬度位置
7.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500 m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
9.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
①全球陆地面积缩小 ②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③中纬度耕作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④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蒸发加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0.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其中,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之一。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危害极大。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环境问题,可能由酸雨直接引发的是 (  )
A.全球海平面上升B.南极企鹅患白内障
C.水土流失D.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
12.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促进酸雨防治的是 (  )
A.使用低硫燃料B.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C.减少使用氟氯烃化合物作为制冷剂D.安装烟道脱氮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3.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14.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使用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2017-03-30更新 | 328次组卷 | 7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锦泽技工学校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5. 天山雪莲既是名贵的药材,也是一种珍贵的植物物种,但近年来天山雪莲已经很难见到。造成天山雪莲濒临灭绝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物种退化
B.全球变暖导致其生存环境恶化
C.人类过度采摘,使其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D.人类对其合理利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青海湖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岸相连而成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17.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8.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012年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宣传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9.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科技的进步
C.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不协调
D.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
20.“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能直接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1. 下图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三次转换,形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文明结构不同。图中坐标横轴为社会生产力结构,纵轴为社会生产力水平。圆圈代表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包含信息革命和生态革命)等。

(1)根据材料,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
A.人地关系是不可能和谐的
B.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最和谐
C.人类一直在努力使人地关系和谐
D.知识社会和原始社会人地关系较为和谐
(2)农业劳动力处于上升阶段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3)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地关系是____________;农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_____,人地关系开始不和谐;工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___;知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地关系,努力使其和谐发展。
2018-05-1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22. 左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右图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
(4)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
综合题 | 适中(0.65)
2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7月,俄罗斯遭遇近130年以来最热的夏季,持续的高温和干旱使俄罗斯中部地区的大片森林、灌木丛极度干燥,引发了森林大火。目前已有27个联邦主体因旱灾宣布进入紧急状况。据统计,俄罗斯因高温天气而引发的森林大火已导致近百人死亡,数千人被迫逃离家园。1 030万公顷农作物绝收。

(1)漫画揭示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漫画主题简析中纬度地区经济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化。
(2)分析俄罗斯森林火灾“天灾所致,人祸助燃”的原因。
(3)概括说明森林火灾对气候和俄罗斯社会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8-05-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
综合题 | 适中(0.65)
24. 读“我国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
2018-05-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人文地理、选修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自然地理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9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人文地理
2
选修地理
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4
自然地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30.85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单题
40.85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单题
5-70.85环境问题及其分类(旧选修)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旧选修)题组
8-100.85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单题
11-120.65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旧选修)题组
13-140.85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旧选修)单题
150.85生物多样性保护(旧选修)单题
16-180.65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旧选修)单题
19-200.85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问题单题
二、综合题
210.65人类环境及其分类(旧选修)
220.65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旧选修)
230.65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旧选修)
240.65生态环境保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