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行星地球 > 地球的运动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5 题号:1458914
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海陆分布       ③地形因素       ④副热带高压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此时沿图中海岸线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最可信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9-10高二下·福建·期末 查看更多[2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读“东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的昼长为8小时,完成下面小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0°,23°26′SB.20°W,23°26′SC.160°E,23°26′ND.180°,23°26′N
2.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O时B.12时C.13时20分D.10时40分
2020-11-07更新 | 5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2】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2.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容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2019-01-30更新 | 362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用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读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我们地理第一次月考(10月12日)的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的节气是(     
A.霜降B.白露C.小雪D.寒露
2.“惊蛰”节气古解为“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从惊蛰到夏至期间长沙市(     
A.昼渐长,正午杆影渐长B.正午太阳高度降低,日地距离渐远
C.昼渐长,正午杆影渐短D.降水量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
3.夏至这天北京(40°N,116°E)的昼长达到了一年中最大值,为14小时51分。推测冬至某地(40°S,64°W)的昼长为(     
A.9小时09分B.12小时C.14小时51分D.13小时13分
2023-10-31更新 | 1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