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中国地理 > 中国的地理差异 > 北方地区 > 东北三省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558333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由各种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图中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五个方位的土壤。


(1)从土壤厚度、结构、肥力等方面说出东北黑土的性状特点。
(2)说明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原因。
(3)写出常用的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两熟制农田主要采取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的种植方式。2014年以来,河北省推广季节性休耕制度,在两熟制农田区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农业”种植模式,每亩农田提供500元补助。近年来,华北地区的两熟制农田面积呈减少趋势,一些农户在自家耕地种上杨树,与种植粮蔬作物相比,种树的年平均收入并不丰厚,但是他们还算满意。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对于耕地的危害很大,已经引起社会关注。随着国家科技示范项目“渤海粮仓”工程的实施,冀东、鲁西北低平原地区的大量荒地和中低产田改造成高标准准粮田,两熟制农田的面积逆势增长。

材料二 下图为2014年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两熟制农田分布图。

(1)填写下表,比较河北省和山东省两熟制农田的自然分布状况。
空间分布特点的差异性主导因素
河北省
山东省
(2)分析河北省实行季节性休耕制度的生态效益。
(3)说明“农地杨树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对于耕地的深远危害。
(4)阐述“渤海粮仓”工程的积极意义。
2021-04-08更新 | 29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水河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中上游河段,因水色红褐而得名。流域内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石山面积大,地层以砂岩、石灰岩为主,地表土壤以黄壤、红壤为主。红水河流域常年降雨量在937-1582mm,5-8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1%,其上游南、北盘江森林覆盖率低。

材料二:近年来,红水河流域梯级开发为广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红水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地,珠江上游重要的航运通道。同时,河流水能开发深刻改变了河流的水质。下表为岩滩水电站建库前后库区断面水质监测统计表,其中含氮、含磷与化学耗氧量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

浑浊度

含氮

含磷

化学耗氧量

水电站建库前

236

0.606mg/L

0.049mg/L

2.78mg/L

水电站建库后

46

1.774mg/L

0.073mg/L

19.6mg/L

水库富营养状态

>1.5mg/L

>0.1mg/L

>10mg/L

注:化学耗氧量是衡量水中有机质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材料三:下图为红水河流域示意图及红水河迁江水文站1955-2016年输沙量变化图。

(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红水河水色红褐的原因。
(2)简述岩滩水电站建成前后库区水质的变化情况______,并说明主要原因。
(3)红水河流域为西南干热河谷地区,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流域内农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哪些?。
2021-04-26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大辽河、双台子河、大凌河等形成的辽河三角洲上,有世界上最广阔的芦苇集中生长区(图a所示)。芦苇适宜生长在近海滩涂、低河漫滩或河口三角洲的沼泽湿地里,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为春夏季节野生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和繁殖场所。芦苇每年冬季都需要及时收割为来年新芦苇的生长提供条件(图b所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芦苇只作为造纸原料和民房建筑材料,由于需求量少,冬季有大面积、厚厚的倒伏在湿地里的芦苇层。九十年代后,芦苇又被广泛用于人造棉和人造丝,更是优质的建筑材料;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同时,当地政府围绕芦苇产业做了许多工作,该地区芦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双台子河口附近芦苇分布面积比大辽河口附近大的自然原因。
(2)推测芦苇每年冬季若不及时收割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3)分析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该地区芦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
(4)有人建议在芦苇分布区发展以芦苇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016-11-27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