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85 引用次数:580 题号:15923226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棹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综合测算,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下图为北京冬奥会碳中和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A.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
C.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D.城市化加快,内需扩大
2.本次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所有冬奥会场馆实现全太阳能发电B.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
C.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D.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1】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500 m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
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
①全球陆地面积缩小 ②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③中纬度耕作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④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蒸发加强,比原来降水更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2017-03-30更新 | 9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2】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人为排放源主要包括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泄漏、水稻种植、反刍动物消化、动物粪便、燃料燃烧、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其中农业是甲烷的主要来源,而在甲烷的农业排放量中,32%来自反刍动物消化的排放,8%来自水稻种植。在2021年苏格兰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中美两国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特别提及要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中的甲烷主要来源于(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转化
C.秸秆燃烧D.粪便和植物体腐烂
2.从理论上讲,减少甲烷排放的最有效措施是(     
A.提倡素食,减少畜牧养殖B.进行垃圾深度填埋
C.提倡面食,减少水稻种植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022-08-11更新 | 96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2020年9月22日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承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和双碳目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实现碳达峰后,碳排放总量将逐年下降,此后(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
2.我国要实现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最可行的措施是(     
A.调整工业布局B.调整能源结构C.全面封山育林D.控制生产用电
2022-01-20更新 | 2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