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3 题号:1662900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成砂脊是一种重要的由潮流沉积形成的浅海砂体,它们的形体异常庞大,且成群分布。在我国苏北海岸带存在大型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既有陆上潮成砂脊,也有海域潮成砂脊,单个砂体长数十千米至近百千米(如图,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后期。苏北潮成辐射砂脊位于南黄海西南部,北部为山东半岛,西接江苏海岸,东部为朝鲜半岛,形成一个巨型长海湾。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



(1)说明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判断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主要物质来源,并说明判断理由。
(3)根据潮成砂脊形成的先后顺序,分析末次冰期后期南黄海的海陆变迁过程。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桌山,形似巨大长方形条桌,耸立于高而多岩石的南非开普半岛北端。桌山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其主峰海拔1082米,山顶却平展恰似一个长1500多米、宽200多米巨大的桌面,开阔无比。晴天时受海陆风的影响,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

材料二 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及桌山景观图。



(1)简述桌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2)指出到开普敦欣赏和拍摄“上帝的桌布”景观的最佳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3)图中M海域鱼类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1-02-01更新 | 47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上游穿行于山区,年均降水量200—500mm:中游流经科罗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并含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下游地势低洼,年均降水量不足100 mm。

科罗拉多河狂野不羁,每年春末夏初,洪水携裹近亿吨泥沙流入墨西哥境内的加利福尼亚湾,在河口堆积形成巨大三角洲。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修建众多水利工程,该河被驯服,但下游径流量锐减,三角洲沦为沙漠。下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

(1)简析科罗拉多河狂野不羁的原因。
(2)推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3)分析科罗拉多河下游水量锐减对三角洲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2017-04-03更新 | 66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上的大布苏湖东岸有一个被称为“泥林”的地质景观,形似于岩溶地貌的石林。这是国内唯一以潜蚀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地质公园。该地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而蒸发量在1200毫米以上。与黄土高原黄土类似,泥林的土体为“黄土状”土,其颗粒大小以粉砂和细粉砂为主,富含碳酸钙;同时易溶盐含量也高,这些盐分在干燥土体中具有较强胶结能力。

距今2万年左右的构造断裂运动,使大布苏区域发生断陷,该地积水成湖并在湖底积累沉积物。到距今1万年左右,由于气候干旱和地面抬升,湖泊水位下降后,湖岸沟谷中竖直节理裂隙发育,并开始受到长期的侵蚀。该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浅层地下水(潜水),因而大布苏湖附近沟谷几乎都常年有水,潜蚀作用突出。

(1)说明地球内力作用对泥林形成的作用。
(2)阐述泥林母质“黄土状”土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对泥林的形成产生了何种作用。
2024-05-12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