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15 引用次数:877 题号:17633997

甲、乙两地位于欧洲,甲地(图甲)为梯田式葡萄园,位于某山脉的南坡,当地人们用山坡上的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乙地(图乙)坡度较大,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甲、乙两地生产方式虽迥异,但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调整和适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葡萄方式的最大优势是(     
A.灌溉更便利B.利于水土保持C.采摘更方便D.光照更充足
2.甲、乙两地种植方式不同,体现出两地自然环境最大的差异是(     
A.降水B.植被C.热量D.土壤
3.果农为增加葡萄的糖分积累,最合理的做法是(     
A.使用有机肥B.撒熟石灰C.堆鹅卵石D.果实套袋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1】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甲B.乙
C.丙D.丁
2.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D.北高南低
2019-09-24更新 | 59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下表为中国稻谷与小麦的消费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稻谷小麦


2018-20192019-20202020-20212018-20192019-20202020-2021
食用消费占比(%)74.775.474.870.668.168.8
饲用与损耗占比(%)7.17.915.813.711.628.5
工业消费占比(%)8.29.58.09.16.98.6
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110.3107.1100.7102.0109.890.6
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1147.7.8142.0M144.5161.2N

注: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X100%;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X100%

1.表中M、N代表的数值分别是(     
A.128.4、124.4B.134.6、131.7
C.131.6、152.0D.135.6、147.5
2.稻谷与小麦的饲用与损耗占比增长明显,说明我国(     
A.肉蛋奶消费量增长B.粮食浪费较严重
C.粮食种植面积减少D.粮食进口量减少
3.“大食物观”视角下,我国应(     
①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③确保食用口粮安全 ④优先发展饲粮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07更新 | 446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困难 (0.15)

【推荐3】黔东南苗岭山区广泛分布着稻作梯田,并形成“林---河”四素同构的独特垂直景观,其和谐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关系是自然生态和人文传统的良好结合。下图为“稻田村落空间组合不同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稻田村落空间组合存在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土壤D.地形
2.三种空间组合形态的“三生关系”对比(     
A.a类型最利于稻田管理维护B.b类型最利于村庄水源净化
C.c类型最利于农田施肥D.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同
3.随着乡村振兴发展,稻作梯田在垂直空间上出现了“三生空间”的转型演化,主要表现为(     
A.稻田面积扩大,更多的林地被开辟为梯田
B.稻田景观细碎化程度加深,景观连续性增强
C.稻田由低海拔缓坡地区移向高海拔陡坡地区
D.生产空间逐步缩小,生活、生态空间日趋扩大
2023-06-29更新 | 4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