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9 题号:18753305

农田生态系统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既能引起碳排放,同时又能引起碳固定,而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是指碳排放量与碳固定量的差值。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大量农资投入也带来了温室效应和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面临着严峻挑战。图为河北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碳排放总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北省玉米季比小麦季灌溉碳排放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玉米播种面积减少,作物需水量减小B.玉米植株高大,土壤水分蒸发量小
C.玉米生长季水热同期,灌溉频率较低D.玉米种植技术先进,节水效果显著
2.为降低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压力,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     
①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降低灌溉频率        ②培育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③改变轮作熟制,提高农田固碳效应        ④实施农田长年休耕,降低农田利用强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温室气体,下图为2007-2020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组成及排放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湖南省农业生产碳排放量和强度说法正确的是(     
A.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是因为技术进步
B.农资投入碳排量少且稳定,说明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高
C.农田土壤利用碳排量占比大,是由于种植面积大产量多
D.畜禽养殖碳排量减少且占比低,是因为畜禽养殖效益差
2.降低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最合理的是(     
A.植树造林B.封山育林C.提高机械使用D.发展生态农业
2024-04-19更新 | 3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通过某些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零排放”。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30·60”目标。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活动产生的巨量碳排放量,最可能引起下列地理界线发生变化的是(     
①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   ②高山的森林、草原界线海拔高度上移
③水稻、小麦的生长边界线向低纬度推移   ④橡胶、甘蔗栽培的界线向高纬度推移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     
①加大煤炭的消费量,尽早实现碳达峰   ②限制钢铁产业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④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17更新 | 18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下图示意2004—2017年我国东、中、西部畜牧业CO₂当量排放量测算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A.东部地区畜牧业CO₂排放量总体上升
B.中部地区畜牧业CO₂排放量一直最大
C.西部地区畜牧业CO₂排放量占比2008年达到最大
D.东、中、西部畜牧业CO₂排放量2006年达到峰值
2.从畜牧业生产角度,降低CO₂排放量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强牧场管理,提高牧草质量②建立奖励机制,减少畜牧业碳排放③提高畜产品价格,改变消费习惯④合理选择畜种,降低单位畜产品碳排放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3-12-11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