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人口 > 人口的空间变化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5 题号:20092547

跨城通勤是指就业人口往返于居住城市和工作城市之间的过程,是国外大都市地区的普遍现象,体现了大都市地区内部功能一体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超大城市周边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跨城通勤现象,其中苏(苏州)沪(上海)跨城通勤人数有所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现跨城通勤的前提条件是(     
A.完善的生活设施B.便利的交通条件C.较少的人口数量D.优美的工作环境
2.工作日期间,每天苏沪跨城通勤的主要群体最可能为(     
A.高校学生B.蓝领工人C.白领职员D.老年群体
3.推测近年来苏沪跨城通勤人数减少的原因是(     
A.通勤成本极高B.产业结构升级C.户籍制度变化D.城市职能增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       下图为我国2019年春节前夕“瘦身”。城市流出人口数量排行榜,下表为我国三大城市群省际流动人口来源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三大城市群省际流动人口主要来源地(%)

京津冀

珠三角

长三角

河南17.67

湖南22.20

安徽31.10

山东17.39

广西20.64

河南13.17

黑龙江10.54

四川10.65

江西8.96

安徽8.13

湖北10.09

四川8.66

山西5.51

江西8.01

贵州6.34


1.关于“瘦身”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深圳、东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降低
B.成都、佛山、郑州、杭州流出人口较少,城市活力不足
C.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城市,拉力越强
D.春节前夕“瘦身”越明显城市,推力越强
2.关于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说法正确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小,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经济差距小
B.珠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大,区域经济增速快,劳动力需求多
C.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辐射半径小,区域强替代城市少,就业机会少
D.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特征与交通线路密度无关
3.2019年,上述我国主要人口流动区出现“反向春运”,反向春运与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该现象的出现(     
A.造成各方向客流不均衡,不能充分利用铁路运力
B.加大务工人员家庭开支
C.缓解务工地节日性劳动力紧缺状况
D.减轻务工地节日旅游景点压力
2019-03-11更新 | 210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下表为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年人口净流入量为正数的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能源基地B.水能资源丰富
C.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输入地D.是西气东输的主要能源地
2.四大地区中,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我国棉花的主产区B.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C.水能丰富的地区D.西电东送的输出地
3.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B.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稀疏
C.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D.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
2016-12-13更新 | 22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2010至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减少最多的10座城市,均位于东北三省,人口减少幅度都在30%以上。图示意10座城市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东北三省10座城市人口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寒冷,不宜人居B.偏安一隅,交通不便
C.第三产业规模较小D.产业转型道阻且长
2.图示城市人口大量流失带来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城市缺乏活力B.人均土地多,人口容量增大
C.水污染减轻,生态环境变好D.保健站减少,医疗水平下降
2023-03-17更新 | 10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