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0515184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黄土高原某流域图。


材料二:三种地貌示意图。



(1)材料一中a处河谷的特点是呈____(填形态),河流在此处以________(填侵蚀类型)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延长。
(2)材料一中的d、e处河流附近往往形成____地貌,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的____,其示意图为材料二中的图____(填材料二中的字母)所示。
(3)材料二中图B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____地区,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为____;图C所表示的地貌名称为____,其是____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
(4)材料一流域图中,某乡镇位于河流阶地上,居民为什么选择在此处居住和耕作?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示铁路选址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9-02更新 | 10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河谷横剖面形态图。



(1)图甲中P处的地貌类型名称是____,说明其形成过程____
(2)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A、B、C的哪处?判断并说明依据。
(3)在乙河谷中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在图中M地,试简述其原因。
2021-12-12更新 | 10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武汉城区段两岸由滨江平原和一系列对峙矶头(龟山—蛇山,青山—湛家矶等)构成。由于矶头形成的“卡口”约束,河道平面形态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明清时期以来,长江武汉城区江段的河道形态有了较大变化:左岸变化较小,右岸经历河—洲—湖—陆的演化,形成武昌北滨江平原。下图示意长江武汉城区江段明清时期以来的演化。

(1)从河流差异侵蚀的角度,分析长江武汉城区段河道平面形态呈“藕节状”的原因。
(2)分析汉江三角洲利于泥沙沉积的环境条件。
(3)简述武昌北滨江平原的形成过程。
(4)推测矶头对古代沿江居民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
2024-03-14更新 | 5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