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产业转移 > 产业转移及其类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2188494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

2014年七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工业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考点1.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1)(易)请对下列说法,进行辨析
①东亚与东南亚的产业转移随着时间发展而有所变化。____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____
③20世纪70年代由于越南,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劳动力价格低,所以日本将钢铁,化工等产业转移至越南,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____
④20世纪80年代,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主要转移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____
⑤21世纪以来,越南,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____
(2)(中)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3)(难)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请你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考点2.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易)请对下列说法,进行辨析
①东亚与东南亚的产业转移能够促使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____
②东亚与东南亚的产业转移能够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____
③东亚与东南亚的产业转移能够促使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趋向于平衡。____
④东亚与东南亚的产业转移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____
⑤东亚与东南亚的产业转移加大了东亚与东南亚地区间的区域差异。____
(5)(中)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6)(中)说出“东锭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经济发展增速变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规模外资企业迁入,使苏南地区从一个个小的产业集聚变成大的产业集群。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苏南地区将一些产业逐渐向苏中和苏北地区迁移,逐渐缩小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

材料二南通积极主动跨江融入苏南,加强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紧密合作,加快承接其产业转移与成果转化。



(1)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苏南地区大规模外资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
(2)指出制约南通承接苏南地区企业的制约因素。
(3)简述江苏产业转移,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2023-05-06更新 | 1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耗能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耗费大量能源的产业。下表示意1990年到2021年我国部分高耗能产业收入东、中、西部地区占比变化(单位:%)。从2010年起,国务院相继多次出台文件,为加快“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鼓励东、中部地区加快高耗能产业转移,支持西部地区实施高耗能产业布局优化工程,但截至目前从东部地区转出的产业规模并不大。

高耗能产业类型区域19902010202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东部58.265.062.5
中部25.220.718.0
西部16.614.319.5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东部61.669.262.4
中部23.719.321.0
西部14.711.516.6
(1)据表说出1990—2010年、2010——2021年两个时段我国部分高耗能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方向。
(2)从实现“双碳”目标角度,说明高耗能产业由东部和中部向西部转移的意义。
(3)东部地区转出的高耗能产业规模并不大,请从西部地区的角度说明其原因。
(4)指出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则。
(5)有专家指出,不能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关停所有高耗能产业,请简述理由。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9月22日,四川在线报道,产业转型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承接京津产业疏解转移中,沧州表现抢眼:截至目前,累计引进京津合作项目1500多个,协议总投资6747亿元,被中央协同办评估组称为“沧州现象”。

(1)分析沧州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列举沧州可能承接的京津地区的产业部门。
2024-05-16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