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水 > 相互联系的水体 > 陆地水体之间的水源补给关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9 题号:22449821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麓,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比湖流域位于天山北麓,西北距著名的风口地阿拉山口约35千米,这里四季多大风,年均降水量不足200mm。上世纪50年代以来艾比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棉基地,但艾比湖的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也成为我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及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的实施,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材料二:天山山高坡陡,地表岩石破碎。其北坡受地形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海拔1600~3500米处。

(1)艾比湖流域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______。(单选)
A.积雪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2)艾比湖流域易形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单选)
①地表多砂质沉积物       ②位于季风区       ③过度垦殖       ④临近风口多大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艾比湖流域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为______,该气候的主要成因是______。(填空)
(4)上海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网络文献资料获取到艾比湖水体面积变化折线图及其他相关文献,基于上述信息填写完成以下研究报告。
艾比湖水体面积变化研究报告
(2000—2020年)艾比湖水体面积变化的总体特征是______(填空)
水体面积变化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因素分析
①湖区降水量因素分析:
②湖区气温因素分析:
……
①湖区周边土地开垦状况分析:
______:(请再补充一点:填空)
……
水体面积变化对流域内土地利用、植被变化的影响
1.流域内水体减少部分主要转化为未利用土地,这部分土地再转化为耕地和草地。
2.流域内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有所增加,多为人工种植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上述两点表述中,有一处明显有误,请写出错误处为______(填空)
研究结论:水体面积变化与气温上升,降水量下降是密切相关的,也与流域内土地开垦
等活动相关。
说明:1.自然因素的数据源自国家气象数据中心。
2.湖水面积变化数值的获取来自______等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填空)
(5)简述设立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形成的生态功能。
(6)天山北坡地质灾害频发,判断该区域泥石流多发季节并分析该灾害形成的主要成因。
2024·上海黄浦·二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腾冲是我国三大地热区之一。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处,面积约为9平方公里,有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可见热泉喷涌。热海地区的气泉、温泉均为花岗岩中地下水深循环形成,图左示意腾冲及附近区域地质构造与地热异常点分布,图右示意腾冲热海地区温泉形成过程。



(1)描述腾冲及附近区域温泉分布特征。
(2)简述热海地区气泉、温泉的形成过程。
(3)说明热海温泉水温高的原因。
2022-09-18更新 | 49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班公湖(下图)位于喀喇昆仑山山麓,湖区气候干燥,年均温一1~1℃,年降水量60.4mm,蒸发量2465.3mm,原为外流湖,后演化为内流湖。班公湖正好处于班公湖断裂带上,呈东西走向。湖面平均海拔4400m,东西长约150km,南北宽2~5km,最窄处仅50m,是世界上最长的河道型裂谷湖。班公湖湖盆形态奇特,湖北侧有多处泥石流冲积扇伸入湖中,该湖水质奇特,东部在我国境内,水草丰盛,盛产鱼类,有我国海拔最高的鸟岛.而西部水草不长。鱼虾不生。



(1)分析班公湖北侧多处泥石流冲积扇的形成原因。
(2)若班公湖流域冰川总量湖水水位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指出班公湖从外流湖变成内流湖期间,班公湖流域降水量与蒸发量两者数量关系的变化。
(3)有人说,随着时间推移,班公湖东部鱼类也会绝迹。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2021-08-18更新 | 16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昂盖淖尔,汉语名为“黄旗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是内蒙古高原中南部一内陆封闭湖泊,其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流域面积约4500平方千米。该湖泊处于东亚季风影响边缘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生态环境脆弱,为强碱性半咸水湖,湖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霸王河、泉玉林河和磨子山河等。

材料二   昂盖淖尔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昂盖淖尔系第三纪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四周环绕低山、丘陵、台地,湖畔曾是平阔的草原,水草丰美,是蒙古族世代繁衍生息的乐土。历史上,昂盖淖尔所产的鲫鱼享有“官村鲫鱼”(官村即土贵乌拉的旧称)之盛名。然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昂盖淖尔湖区的不断萎缩,盐碱度逐年增高,鱼类濒临绝迹,2006年昂盖淖尔干涸,成为季节性湖泊。


(1)描述昂盖淖尔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简述目前该湖泊的水文特征。
(2)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昂盖淖尔盐碱度逐年增高的原因。
(3)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将昂盖淖尔恢复为永久性湖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意义。
2018-09-20更新 | 9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