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4 引用次数:873 题号:8078601

根据某适宜度指标,将我国东北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三个地区。通过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东北地区单季稻生产种植环境趋于平均和优化,对单季稻生产总体表现为正效应,三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区域划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划分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
A.光照B.热量C.降水D.土壤
2.推测M区域内单季稻生产适宜度较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土壤D.市场
3.全球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单季稻单产增幅的影响有一定差异性,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B.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C.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D.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2016年9月,中国一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园正式成立,以“一园多区”模式发展。前期,开发园在长绒棉生产基地—一杰济拉灌区推广优质棉花种植、加工;现今,向下游的纺纱、织布、印染到成衣制作延伸,同时将产业横向扩展到粮食、油料作物、畜牧业养殖及农产品出口加工、物流、贸易等领域,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下图示意中国一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园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杰济拉灌区发展长绒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B.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低C.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降水稳定
2.棉花加工园区在选址时主要考虑的条件有(     
①原料②交通③市场④劳动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一园多区”模式对中国一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园发展的益处是(     
A.控制农业产业规模,减轻土地承载压力B.减少基础设施建设,节省园区资金投入
C.减少园区人口流动,缓解交通运输压力D.发挥不同区域优势,促进农业整体发展
2021-11-26更新 | 80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前4000年以来,沿线的环境演化和农业文明变迁明显。通过考古发现的不同年代相关证据,可用于探索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化融合及其进程。丝绸之路沿线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黍、大麦和小麦。粟黍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大麦、小麦是西亚驯化的生物。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巴里坤湖是东天山北麓的高原湖泊,面积最大时达800多平方千米。下图示意不同年代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和巴里坤湖附近遗址数量、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进程加速最明显的时期是(     
A.公元前4000年一公元前3000年B.公元前3000年一公元前2000年
C.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前1000年D.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元年
2.下列关于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农业文明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2000年之前丝绸之路沿线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B.公元前3000年之后丝绸之路沿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C.公元前2000年之后丝绸之路逐渐形成粮食与畜牧相混合的绿洲农业
D.公元前3000年之前丝绸之路沿线种植业主要受西方的影响
3.在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中,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元年期间的遗址较多且数量稳定,推测其原因有(     
①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种植面积大,食物供应充足
②位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交通方式的巨大革新使运输更便利
③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天山积雪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湿度较大
④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少;土壤较肥沃,环境稳定性较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1-27更新 | 2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一般条件下,土壤冻结时土壤水分由高温处向低温处运动,使冻结层含水量较高。有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土壤的冻融是土壤盐渍化的重要原因,河北省滨海某县利用地下咸水在冬季结冰期进行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盐渍化的过程是
①冬季表土温度低,水分向表层运动②冬季表土温度高,水分向底层运动③春季表土温度高,蒸发旺盛④春季表土温度低,水分上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冬季灌溉利用地下咸水的原因是
A.咸水改良效果好B.地下水资源丰富C.淡水资源短缺D.咸水不易结冰
3.选择冬季结冰期进行灌溉可以
A.在地表形成冰层保护土温
B.灌溉后土壤水分蒸发量少
C.咸水下渗促进土壤水融化
D.对土壤中盐碱淋洗效果好
2018-04-10更新 | 7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