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大气 > 大气的受热过程
题型:综合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1490 题号:82354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线在不同密度的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图甲)。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都与折射引起的光线弯曲有关。某些时候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会看到不远的前方路面上好像有一滩积水,车开过去后却发现路面干燥,没有积水。这些“积水”实际上是由于高速公路上方的空气存在密度差异,使天空向下传输的光线因折射而弯曲,将天空的图像“倒映”在了路面上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成因一致。图乙示意沙漠中海市蜃楼形成过程中光线的折射路径,图8示意沙漠海市蜃楼的形成过程。如图丙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线向下传输时因发生折射而向上弯曲形成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虚像位置往往低于实际物体,这种海市蜃楼叫下蜃景。与此相反,还普遍存在虚像高于实际物体的海市蜃楼,叫做上蜃景。



(1)判断高速公路多现“积水区”的季节,并说明此时高速公路上气温垂直分布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描述沙漠中下蜃景的形成过程。
(3)海面也是海市蜃楼的多发区域,海上海市蜃楼出现时往往伴随着雾气。试分析雾气形成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1)描述与绿洲相比,甘肃某绿洲周边的沙漠气温日变化的特点。
(2)试判断该地区沙漠温度全天都高于绿洲的现象可能出现的季节,并从温度变化和蒸发两个角度分析原因。
2023-04-21更新 | 358次组卷
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天山气温格局复杂多样,山体效应、逆温现象和差异性气温垂直递减分布显著,并对天山的地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山体效应导致同海拔的天山山体内部气温(图示T₁)高于山体外部气温(图示T₂),天山北坡冬半年存在广泛而普遍的逆温现象,天山夏半年平均垂直递减率高达0.63℃/100m,而冬半年平均垂直递减率仅为0.55℃/100m,都是天山气温格局复杂多样的具体表现。下图为天山气温格局研究区示意图和山体效应模型图。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天山山体效应形成的机制。
(2)分析天山北侧冬半年逆温现象产生的原因。
(3)分析天山冬半年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夏半年的原因。
2023-12-20更新 | 546次组卷
综合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导致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并部分随河流输出到北冰洋。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勒拿河流域面积大致相当。下表和下图是其相关资料。

鄂毕河勒拿河
输出的有机碳(Tg/a)5.269.98
年均气温(°C)-0.6-8.6
多年冻土覆盖率(%)1892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说明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放大”的含义。
(2)分析勒拿河输出的有机碳远远大于鄂毕河的原因。
(3)勒拿河流域某地冬季日最高气温不会超过-5℃,据此推测该地冬季气温升高过程中土壤有机碳输出量的变化及原因。
2022-05-18更新 | 17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