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洞庭湖区湿地的保护
题型:综合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433 题号:87538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砂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

材料二:海南岛海岸类型多样。自然岸线包括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其中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分布在海口、文昌和儋州等旅游业为主的城市;人工岸线以养殖围堤和建设围堤为主。位于海南省西北部的儋州市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养殖业迅速发展,“凸”形围堤渐增;到了21世纪初,海岸开发逐渐偏向于建设。随着人工岸线的增加,自然岸线相应减少,可能导致岸线侵蚀、水生动物栖息地减退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材料三:下图 为海南岛儋州红树林及海岸线资料图。



(1)推测儋州湾沿岸红树林的生长条件。
(2)分析近三十年儋州段海岸线变化特征及原因。
(3)针对海岸线的变化和开发现状,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9-20高三上·山西太原·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的河流(如图1所示),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2000年后,由于长江主河道全面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每年7-9月蓄洪影响鄱阳湖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平衡。某科研团队调查1955年以来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如图2所示。



(1)简述图2所示鄱阳湖1955-1970年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2)鄱阳湖1955-1970年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三峡水库蓄水运行,说明每年7-9月蓄洪对鄱阳湖泥沙吞吐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泥沙淤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2-25更新 | 302次组卷
综合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2625km2,总蓄水量167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保育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近几十年来,洞庭湖面积缩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已严重制约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受湖泊自身调节功能、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明显。湖泊表层水温是影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图为1973~2020年洞庭湖年均表层水温与年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1)分析洞庭湖年均表层水温变化的主要原因。
(2)说明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对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具体反馈。
(3)简述洞庭湖面积缩小对其下游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2023-09-18更新 | 232次组卷
综合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与长江相连,为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冬季水位较低,是候鸟南迁的重要栖息地。2015年洞庭湖出现罕见的冬汛,水位比上一年同期高出了3米多,一些浅水区成了深水区,一些洲滩也被水淹没,对候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材料二   洞庭湖年输沙量统计表

年输沙量(108m3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1.09482.0
四水来沙0.24118.0
入湖总沙量1.335100
出湖总沙量0.35126.3
湖内沉积量0.98473.7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条水系。

材料三


(1)结合材料,说明洞庭湖年输沙量的特征。
(2)试分析2015年洞庭湖出现罕见冬汛的原因。
(3)简述洞庭湖成为候鸟天堂的自然条件。
(4)分析此次冬汛对候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2020-03-12更新 | 2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