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 八年级 期中 2021-08-23 33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潺潺(chán)                 然(mù)             (qī)             然而止(jiá)
B.子(mǐ)                    旋(wò)             猎(shǒu)          挑拨离(jiàn)
C.连(qiáo)                  裂(jūn)            默(jiān)            风雪途(zài)
D.褓(qiáng)                 (jìn)             日(yì)             词夺理(qiáng)
2021-08-2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寥寥无几
B.                                     岌岌可危
C.                                     华丽
D.                                     想联翩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宽恕            陨石            草长鹰飞            不懈之谜
B.愕然            追朔            无可置疑            消声匿迹
C.撺掇            振撼            大彻大悟            豁然开朗
D.褪色            褶皱            周而复始            惊心动魄
2021-08-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选择成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②《红楼梦》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告诉了我们很多        ,让我们受益匪浅。
A.滴水不漏     人情冷暖B.天衣无缝     人情世故
C.滴水不漏   人情世故D.天衣无缝     人情冷暖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5. 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在中国戏曲史上,京剧       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A.由于   然而   并且B.因为   所以   然而
C.虽然   但是   因此D.不仅   而且   所以
选择题 | 适中(0.65)
6. 对下面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它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黄庭坚所谓“雁字一行书绛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选择题 | 适中(0.65)
7. 《傅雷家书》中他从小刻苦用功,热爱音乐,留学波兰,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这个人是(     
A.傅雷B.傅聪C.傅敏D.莫扎特
选择题 | 较易(0.85)
8. 对《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及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仅是指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也包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B.《傅雷家书》中傅雷经常对傅聪谈论音乐、美术、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显示出其知识渊博、见解精深。
C.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音乐家,次为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D.开头称呼“聪,亲爱的孩子”是因为儿子在打击之下,父亲用这样亲切疼爱的语气对儿子进行劝慰和开导,便于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
B.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
D.通过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我们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0. 根据《小石潭记》选文内容依次默写。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1.请分别解释“式微”与“微君之故”中“微”的意思。
“式微”:________“微君之故”_________
12.这首诗抒发了创作者的哪些思想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文】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捕蛇者说》)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便还家   (       )     (2)来问讯                 (           )
(3)吾疑乎是(       )     (4)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5.甲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桃花源记》全文以及【乙文】中作者所生活的社会,从“皆叹惋”三个字中推测一下“此人”所说的外界的社会是怎样的?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谁来拯救我们的湖泊》,完成下面小题。

谁来拯救我们的湖泊

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的淡水资源,可是随着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无节制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例如,由于传统的洗衣方式的改变,大量含磷洗涤剂的使用,造成含磷有机污水直接排入大小河道,大部分磷最终进入湖泊。在农村,传统的农家肥被各种化肥所代替,加上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随着雨水和灌溉的冲刷,年复一年地给湖泊带来了越来越“浓”的多余的“养分”。湖水的富营养化造成了湖中各种浮游藻类的过度繁殖,水色变绿、水质恶化,严重抑制了湖泊中其他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当藻类繁殖过度时,会使湖水发生“水华”,随着藻类的大量死亡造成局部湖泊或小湖泊中大部分水生物死亡。死亡的水生物腐败后又加重了水质的污染程度,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形成湖泊生态的恶性循环。

为保护地球有限的淡水湖资源,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

最近,英国科学家依靠一种非常普通的小生物,奇迹般地使一个原来绿色混沌的小湖泊的湖水变得清澈见底。

显然,恢复水中生态平衡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吃藻类的能手,即要加强在鱼类和藻类之间的一个生态环节。英国科学家认为,在鱼类和藻类之间确实存在着这种重要的食物链环节,以往,在治理营养化水质污染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因而效果不理想。所以,如果能在湖泊中大量繁殖专吃藻类的小生物,那么就能使湖泊的水生态环境恢复到良性循环之中。

那么,这个小生物是“谁”呢?

是鱼虫,俗称水蚤,是你十分熟悉的。每天从宠物市场买来或者亲自从小湖中捞来喂鱼的那种跳蚤大小的水生物。

鱼虫属“枝角类”,体积小,长圆形,侧扁。除头部外,身体其余部分包在介形壳瓣内。头部有两对触角,第二对特别发达,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它是吞食藻类的能手。

可是,问题又来了。显然,鱼虫是鱼类最爱食的美食。往湖中投放的大量鱼虫来不及吃尽藻类,就会被鱼儿吃光。

于是,英国科学家先把湖中的鱼类捕走,然后投放大量的鱼虫。这样就把食物链只“缩小到了两节”:鱼虫和藻类。

在没有天敌——鱼类,只有大量食物——藻类的“天堂”里,鱼虫自然无忧无虑地大吃大喝,“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产生成倍的鱼虫大军加快食藻速度。

两个星期以后,令人激动的事情发生了:藻类基本被消灭干净,湖水变得十分清澈。原来因藻类浑水遮住阳光,被藻类夺走氧气而变得枯萎的水生植物又开始茂盛地生长起来,产生氧气,加速了水质的改善。

虽然实验取得成功,但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湖中不能无鱼,最后还要放鱼归湖。对此,英国科学家说,他们还不打算马上往湖中放鱼,以便继续观察和巩固目前的实验结果。

英国科学家的这个实验结果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面对全球越来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污染问题,人类除了花大量资金用于污水净化外,在生物学上几乎束手无策。如今,人类终于第一次找到了拯救湖泊的好帮手——鱼虫。

16.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依据文本思路简要分析?
17.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从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赏析下面的句子
在没有天敌——鱼类,只有大量食物——藻类的“天堂”里,鱼虫自然无忧无虑地大吃大喝,“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产生成倍的鱼虫大军加快食藻速度。
19.阅读本文,依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我们应该具体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湖泊?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①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②祖母望看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③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④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⑤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⑥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⑦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看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⑧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

⑨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⑩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⑪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⑫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⑬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发生。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劈哩啪啦全毁了。

⑭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⑮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⑰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⑱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⑲这是祖母的哲学。


【注释】①典当:就是要以时物作质押,有偿有期借钱的一种行为。
20.祖母的“苦”主要表现在哪三件事情上,请简要概括?
21.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内涵。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⑯段画线的句子。
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一点儿声响来。
23.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24.文章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何好处?
2021-08-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读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文章,我们肯定有许多的感触,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尽量少引述原文,重点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③围绕自己的“感触”联系生活实际不少于600字;
④书写工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附: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①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②祖母望看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③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④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⑤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⑥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⑦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看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⑧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

⑨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⑩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⑪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⑫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⑬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发生。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和坚守,劈哩啪啦全毁了。

⑭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⑮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颗颗地嗑着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⑰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⑱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⑲这是祖母的哲学。

2021-08-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9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易误读常见字
20.85字音
30.85常见易错字
40.85成语和熟语
50.85关联词语
60.65衔接与排序
70.65《傅雷家书》
80.85《傅雷家书》
9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名句名篇默写
10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诗歌鉴赏
11-120.65
四、文言文阅读
13-150.4陶渊明(365-427)  柳宗元(773-819)  日常生活类对比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16-190.65事理说明文
20-240.4散文
六、作文
250.4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