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 七年级 期末 2021-09-06 9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1.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巍巍中华,纵横千万里。光明中学七(1)班开展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参与吧!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中华大地从古自今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战斗英雄鲁迅以笔为戎,爱zēng(①___)分明,怒斥敌人,深恶(②___A.wù   B.è)痛绝,诠释坚韧的战斗精神;无名英雄邓稼先殷(③___A.yīn   B.yān)红热血,精忠报国,鞠躬尽cuì(④___),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五”,处苍穹,俯kàn(⑤___)祖国大地,“太空第一人”的壮举家喻(⑥___A.yú   B.yù)户晓。

2021-09-06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如图中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并结合其品质用该成语造句。(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演讲)

2021-08-2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杭州西湖孤山放鹤亭有一对联,上联是“水青石出鱼可数”,请选择你认为对仗最工整的下联是(       
A.青山绿水鹤已去B.人去山空鹤不归
C.山清水秀未见鹤D.水滴石穿盼归鹤
2021-09-06更新 | 26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4. 学诗文,寄情怀,思人生。

面临国家危难,我们应当有花木兰般“________,关山度若飞”的豪迈,而不能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的无知;面对为人处世,我们既要有刘禹锡般“斯是陋室,________”(《陋室铭》)的自信从容,更要有周敦颐般“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的洁身自好;面向美好未来,我们应如花木般“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韩愈《晚春》)尽情展现自我,始终坚信“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希望就在前方。

五、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5. 好的广告词既是一种吆喝,更是一种文化。请赏析这则广告词好在何处。

南方黑芝麻糊:“黑芝麻糊哎——”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一缕浓香一缕温暖,南方黑芝麻糊。

2021-08-29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6. 班队开展了“集文常,拓视野”知识竞赛,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该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中国传统历法常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年份,今年按照此方法计算应该是农历辛丑年。
D.北宋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课文《孙权劝学》就节选自该作品。
2021-09-06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7. 名著阅读。
习总书记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从下列名著作品的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其相关奋斗经历说说他的“幸福”何在。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B.《红岩》中的江姐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大山里的向日葵

①又到了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坐落在山腰处的学校教室里空荡荡的,孩子们放暑假了,只剩下后山上的向日葵在尽情地绽放,好似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②她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家里一直是书香门第。她从小就学习琴棋书画,而且心灵手巧。虽成绩平平,不过她的执着与可爱,使得她成为受欢迎的同学。

③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家人本以为她将会选择一个有名的学校去当老师,谁曾想到,她竟然说想去西部支教。问她为什么,她只是说:“我想把快乐和希望送给山里的孩子们!”“如果你能坚持的话!”家人不反对也不赞成地对她说。

④她真的独自背起行囊,搭上火车,又跋涉十几天的山路去了那个深山里,孩子们看着这个矮小的小老师,眼睛充满着疑惑而渴望的目光。山里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父母们都去沿海地区打工了,这些孩子有的从懂事还没见过父母!”山里唯一一所学校的校长说道。无论是从报纸还是电视,书上还是网上,她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都不及亲身于此。前几个月,吃着芋头地瓜,喝着山泉水,尝不到南方小吃。她感到很不习惯,她开始想念家了。老人们听说来了一个年轻可爱的老师姐姐,都让孙子们拿着自家新鲜的莱啊、瓜啊去送给小老师。

⑤“姐姐,奶奶说让我把鸡蛋送给你!”“老师姐姐,奶奶说这些地瓜很好吃,把它们送给你!”她愣了。那些孩子们微笑的脸,红通通的手捧着篮子,她看了,莞尔一笑:“不用啦!姐姐这里有的!代我谢谢你们的爷爷奶奶,拿回去给他们吃吧!”“姐姐,你会走吗?”一个孩子说。“不会啊!姐姐一直在这里!”尽管这样说,她还是每天都想家,冷冷的夜,她总是看着那张全家福,直到累得睡着。

⑥她在后山种了一片向日葵,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种花,“向日葵每天都向着太阳,她们会开心,会微笑,你们也要学会微笑哦!”她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会心地笑了。第二年夏天向日葵开的时候,她带着那群孩子满山地跑。一起放他们做的风筝,一起写了满满的一张张愿望纸带,系在花上。一起剪着窗纸,贴在自家的玻璃窗上。她教孩子们唱着英文儿歌,孩子们教她编织着小布袋,他们用爱的画笔编织着大山里的土地。孩子们喜欢她的笑,喜欢她的手艺。她的生活变得充实了。

⑦又一年夏天,向日葵花又开了。但这一个酷暑,天灰沉沉的,向日葵低着头。天气实在很闷。

⑧正值放暑假的时候,她接到家里大老远来的一封信——外祖母病重,想见她最后一面。那是最疼她的外祖母。

⑨天忽然下起倾盆大雨,她带着孩子们给她的地瓜上路,她说她会回来的。

⑩坐在城镇的候车室里不安的她,望着远处的山,她犹豫了……雨越下越大,大得令人害怕。她拎着东西,飞快地跑出车站。刚跑到顶楼,她看到远处山上的泥石流正往山下冲,她毫不犹豫地离开车站,奔向她第一次走的那条山路。大雨磅沱的声音,掩盖了孩子们的哭喊声。她在向日葵地找到他们。孩子们哭着说:“姐姐,如果向日葵被淹了,你会不会就不回来了!”她坐在泥泞的土地上哭了,因为她告诉过孩子们,向日葵是阳光,是希望,亦是美好。她坚定地说:“不会!不会的!”

⑪她救了那群孩子,可是那无情的屋顶,就砸在她身旁的向日葵上,她受重伤了。

⑫她回到家乡治疗,孩子们硬是让校长带他们从深山里出来,怀里揣着地瓜来送给她。她在病床上向他们微笑,告诉他们:“放心吧!我没事!我会回去的!”

⑬记者来采访她时,她坐在轮椅上,手捧山里摘来的向日葵,孩子们围在她中间,她很开心。记者们问:“后悔过见不到外祖母吗?”她真诚地说:“后悔过,但外祖母肯定会原谅我当了大山里的那朵向日葵!如果有来生,我会生长在大山里,带去希望!”孩子们听到这,抱着她笑了。

⑭她也笑了,那微笑,是大山里向日葵的微笑,一年又一年。


(1)小说故事感人至深。你能简洁地概括一下吗?
(2)文中划线句写“她”犹豫了,她会想什么呢?请联系语境,描写她当时的心理活动。
(3)结合语境,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李: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都写不出好的题目。这篇文章以“大山里的向日葵”为题,我觉得挺有意思,你帮我分析一下吧。
我认为:   
(4)有同学说,本文有一点不好,主人公没有名字,印象不深刻。你觉得呢?
2021-08-29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0. 非文学作品阅读。
下面是小语编辑的校刊“光盘行动”专刊的版面,请仔细阅读,完成问题。

材料二:

【“光盘”背景】

光盘行动由一群热心公益的人们发起,光盘行动的宗旨: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而不要只是一场行动。不只是在餐厅吃饭打包,而是按需点菜,在食堂按需打饭,在家按需做饭。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提醒与告诫人们: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仍是需要遵守的古老美德之一。

2020811日,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124日,光盘行动入选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20214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材料三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光盘行动”是一种节约方式。每一餐承载着的不仅仅是生命所需的能量,更深深地镌刻着餐桌文化。“光盘行动”时刻呼唤着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不应忘记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饥饿的环境中。

“光盘行动”是一种公益行为。从大宴会到小餐桌,从街边餐馆到学校食堂,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也是现实国情的需要,因此遏制餐桌上的浪费,是一场每个人都需要参与的行动。

“光盘行动”是一个良好习惯。让“光盘行动”成为社会自觉,需要全社会的认可和参与。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让“节俭”成为一种风气;提高厨艺水平,让饭菜可口,不给“剩宴”以机会;供应“小份饭菜”,提供打包便利,给“光盘”创造条件;党员干部和各级机关带头“光盘”,给广大群众以引领……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盘行动”唤起了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责任,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培育了新的生活观、消费观,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光盘行动”重在行动,贵在持之以恒。“节约与勤勉是人类的两个名医。”当然,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不应止于餐桌,每个人都应从“光盘行动”开始,形成少用一滴水、少用一度电的文明生活方式,让社会变得更加健康、有序、文明。

(摘自《红网》时评:“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材料四:

【光盘故事】

近日,四川成都。一件令人佩服感动的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自助餐厅里,一位小孩趁爸爸离开座位的时候,竟偷偷把吃不完的食物倒进垃圾箱,等爸爸回来后却谎称自己已经吃光了。爸爸看着垃圾桶里的食物,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从垃圾桶捡回食物,放到嘴里吃。


(1)请阅读版面文字材料,并结合材料一图片内容完成版面“引言”。(要点提示:背景、现状、号召等。字数100字左右。)
(2)下面有关材料二、三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A.提倡“光盘行动”,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B.心怀危机意识,时刻绷紧粮食安全之弦,持之以恒践行光盘行动,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C.“光盘行动”的落实,只能靠公众自觉,社会要对浪费粮食的现象加强道德谴责。
D.“光盘行动”是一种节约方式,也是一种公益行为,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参与。
(3)“光盘行动”专刊中设有“图说光盘”栏目,下面是小语在网上搜索到的两张图片,请你替小语选择一张,并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___,理由___


(4)材料四的“光盘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予以阐述。
2021-08-29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鲁肃过寻阳 _____
②即刮目相待 _____
③君宜_____
为肃画五策 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不可以故意待之
B.今东西虽为一家
C.因为肃画五策
D.肃于是越席就之
(3)反复品读,赏析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情感。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下面是小文和小语两位同学的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鲁肃与蒙论议”的片段,但甲段一笔带过,而乙段则多了①_____和②_____两个情节。

小语:是的,乙段描写详尽,人物塑造较为丰满,写出了鲁肃对吕蒙由轻视到看重的思想转变过程。如面对吕蒙“将何计略,以备不虞”的询问,“肃造次应曰”,“造次”词写出了鲁肃回答吕蒙询问时③_____的神态;吕蒙面对鲁肃的轻视,并不气恼,而是为肃画五策,展现了他④_____,从而赢得了鲁肃对他的重视。

2021-09-06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十、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1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①九日:重阳节,有在鬓发插菊花的习俗。②秋香:菊花。③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诗歌第三句中“湿”“满”两字表现了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十一、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3.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新时代的大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期,成长意味着希望。加强劳动教育,让更多青少年深入到劳动现场,劳动必会赋予他们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力量。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

任务一班级同学分享叙事类自己参与劳动的故事和体会/让你感动的有关劳动的人和事
任务二逃避值日工作
的某同学
说服书信劳动的意义、劳动的乐趣、有关劳动的思考……
任务三全校师生倡议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周一旗下讲话稿,呼吁全校师生热爱劳动

写作要求:
从上表中领取一个任务完成作文。自拟题目,符合文体特征,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2021-09-06更新 | 46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语言表达
2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65多音字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语言表达
20.65情景对话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50.65广告语
三、选择题
30.65对联
6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四、名句名篇默写
4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名著阅读
70.65《骆驼祥子》  《红岩》
80.65《海底两万里》
六、现代文阅读
90.65小说
100.65非连续性文本
七、文言文阅读
110.65历史事件类  读书学习类对比阅读
八、诗歌鉴赏
120.65
九、作文
13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