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1-10-26 4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睢(zì)   守(gé) 噪(guō)       囵吞枣(wú)
B.拘(ní)   杀(mǒ) 立(chù)       吹毛求(cī)
C.怀(jīn) 刀(pō) 职(xùn)       后继(pū)
D.素(gǎo) 乳(fǔ) 子(mí)        浑身数(jiě)
2021-10-26更新 | 4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蔓延       附丽   心无旁鹜   无精打彩
B.盘桓       宽宥   言不及意   腐草为萤
C.蛾眉山   缔造   莫明其妙   鸠占雀巢
D.话茬       博弈   神色张皇   人情世故
2021-10-26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B.在这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保持清晰的头脑,防止被坏人利用。
C.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D.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必须从整体入手,任何断章取义的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2021-10-26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养很具体,是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的原因。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十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D.电影《中国机长》因为以真情动人,所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2021-10-17更新 | 56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容易(0.94)
5. 口语交际:
配合交警在十字路口值勤时,几位同学发现,一些闯红灯的行人不服交警的劝阻和处罚,甚至出言不逊。请你选择一个对象,对其进行规劝。
①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等,等,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
②一位大叔掏出一张20元钞票对交警说:“不用找了,我再闯10块钱的。”
2018-04-19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马厂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6. 即将结束三年的初中生活,临别之际,你有什么祝福要赠给你的某位同学兼好友呢?请仿照示例,从你熟悉的古诗文中选择一句名句,并根据此名句写出你对该同学的真诚的祝福。
【示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愿你始终是荷塘中的那朵莲,既不傲世也不流俗,静静地守着内心的芬芳。
2021-10-26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甲卒为穿圹,老弱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题凑:指护棺的木块。②穿圹:挖坟坑。③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
7.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B.老弱                 命夸娥氏二子二山(《愚公移山》)
C.请人君礼葬之          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甲卒为穿圹          闾左谪戍渔阳(司马迁《陈涉世家》)
8.对文中黑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B.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C.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D.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用委婉幽默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这种讽谏效果颇佳。
B.楚庄王对待自己的爱马,给它穿锦绣的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梁画栋的房子里,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给它吃蜜饯的枣干。马死后,要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它。
C.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以大夫礼葬爱马,用了迂回的方法,先顺着他的意思并进一步说要以安葬君王的礼仪安葬他的马,再大肆渲染葬礼的隆重使之到荒谬的程度,从而让楚庄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D.优孟请求用六畜之道来安葬楚王的爱马,采用火化的方式,用铜锅作棺椁,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2021-10-2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山东、河南等许多地区都陷入战乱。②问死生:探问生死。
1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舍弟”是对他人称自己的弟弟,“忆”字点明情感。
B.第二联写今夜露水白,故乡月亮明,都是写自己所见之景,写出秋夜的静谧美好,借景抒情,抒发虽在战乱中,仍逢良辰美景的喜悦。
C.第三联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情感。
D.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1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2021-10-26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2)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________________,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有诗句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与这诗句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021-10-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作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它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知识分子应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B.知识分子应担负起学术的责任。
C.知识分子应担负起社会的责任。
D.知识分子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本文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B.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C.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D.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16.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B.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快”,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C.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D.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2020-08-04更新 | 430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们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17.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18.对材料一所用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引用了《朱子家训》的话,是引用论证,表明“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B.第②段将现代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的目的和实际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了劳动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这一观点。
C.第②段对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劳动的危害的阐述,属于道理论证。
D.第③段“比如说”后面,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属于比喻论证。
19.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021-10-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云

田洪波

中午,莫根回到了阔别十二年之久的村庄。他站在一处高坎上。村庄袅袅的炊烟映入眼帘,感觉熟悉又陌生。

一丝笑容漫上脸,他轻轻吁了口气。十二年,整整十二年,他肩负着家人的希冀在城市打拼,受尽冷漠和白眼。他一直撑着,撑到再也坚持不下去。他觉得自己的根还是在故乡,为此斗争了许久。终于,他说服了自己,毅然踏上回家的路。

他躺下来仰望天上的云。故乡的云团团簇拥,一朵一朵,像往昔乡亲们的笑脸

听到一声咳嗽,抬头半天才认出是景大爷。景大爷许是饭吃得早,脸上红扑扑的,背着手从高坎走过。景大爷对碰见莫根吃惊不小。你咋回来了?发财回来孝敬父母?景大爷和他逗趣。

递过烟,莫根和他闲聊了起来。景大爷恍惚着点头,却不再说一言半语,末了,背着手向远处走去。莫根招呼他,他却似乎什么也没听见,让莫根诧异。

让莫根诧异的还有爹娘。爹娘事先不知道他要回来,也很意外,待问明情况,老两口也沉默了。

好半天才弄好饭,端上桌,莫根发现不过是剩菜剩饭,爹抹一下眼皮说,我和你娘累了,对付一口吧。想着完全有时间为他这个外出十二年的儿子做几个菜,爹娘却不怎么乐意,莫根黯然低下了头。

许是放松,莫根一觉睡到第二天上午。爹和娘不知哪去了,他简单洗漱对付一口,去村东找大伟。大伟曾和他一起去城市打工,早几年先他回来了。

大伟的两间房变成了原生鱼馆,他正在发动一辆摩托车,见到莫根表情漠漠。两人站在门口有一搭没一搭说话。大伟媳妇不愿意了,提醒大伟该送鱼去了,大伟只好给莫根点头。一股黑烟过去,人就没了踪影。莫根玩笑大伟媳妇,几年不见有车有业了,看来是发大财了,大伟回来对了。大伟媳妇嘴角挂着不屑的笑,说了句我忙,扔下莫根进屋了。

莫根看到自己家的地里长满了草。他兴奋不已,找来锄头甩开膀子干起来。可能很久不握锄头了,锄头在手里发热,胳膊也僵硬,抡起来总用不上力。不甘心狠命刨了几下,一不小心,锄头刮过了脚面,伤口不重,却有鲜血霎时流了出来。莫根坐在地里生气,半天才一瘸一拐回到家里。

爹埋怨他,你逞什么能啊?地里那点草非得你锄?手痒痒是不是?做土里刨食的农民能有啥大出息?

莫根诧异爹的态度。爷俩一来二去顶牛半天。爹得知他没怎么挣钱后,干脆不理他了。

莫根郁闷了几天,等他可以下地时,决定去串门,许多乡亲在他心里一直挂念着。东家西家,一路走来,莫根失落不已。没有人对他的回来表现出兴奋,虽然恭维着他发财之类的话,却对他的穿着打扮不屑一顾。大家似乎都很忙碌,没人有空理他这个闲人。莫根讪讪的,常常望着天上的云出神。

后来啊,莫根惊悟——钱,是钱在作祟。他知趣了。稍后的日子里,他一直思考着如何致富的问题,田间地头没有少溜达。

村里的一个亲戚孩子结婚,莫根兴奋地去了。亲戚已是村委会的班子成员。屈指可数的几个男人,终于坐在了一起。随着气氛的不断高涨,几个人打起了酒官司,小辈中莫根是最能喝的一个,这次当然也不甘落后,不一会儿就飘飘然了。这时有人嚷着要抽烟,莫根拿出自己揣了很久的红双喜烟,豪气地扔在桌子上。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肯动那盒烟。就在莫根不知所以时,有人拿出中华烟,还有人拿出极品云烟,一时成了抢手货。这画面刺痛了莫根的眼睛。他一下子酒醒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有人把烟揣回给他,笑着说,快把好烟收起来,你爹平时都抽旱烟,回家多孝敬孝敬他老人家吧。莫根想发作,看着几个人高深莫测的笑,又把话咽回去了。

回到家,莫根开始失眠。让他更尴尬的是,他不止一次看到,有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回来,穿金戴银,受到村里老小的高看。有的人还开着高级轿车,娶了城里女人。女人被人们围在中间,不时打听她身上的一些饰物。他们高声谈笑,走到哪里似乎都特别受待见。夜晚,更传出悦耳的麻将和笑语声。甚至这些人的父母,人前人后也挺胸抬头,气度不凡,脸上的笑容就没见收敛过。

莫根终于把自己沉默成了一块石头。

(文章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根回到阔别十二年的故乡,从长辈亲人到平辈朋友都对他极冷漠,根本原因是他没有发迹,荣归故里。
B.从全文看,莫根经历了“初回故乡的轻松愉悦——面对冷漠乡亲的诧异郁闷——对故乡最终的失望无奈”的全部心理历程。
C.第①段,莫根站在故乡的高坎上,对村庄“感觉熟悉又陌生”,“熟悉”“陌生”,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此处并不矛盾,“熟悉”因为这是生养他的地方,“陌生”他已离开十二年,显得有些疏远。更暗示下文故土人心发生了变化。
D.这篇小说反映了进城务工者既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又被生养自己的故土抛弃,无法找到精神栖息地的尴尬处境。
21.文章第⑰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22.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故乡的云团团簇拥,一朵一朵,像往昔乡亲们的笑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2)莫根拿出自己揣了很久的红双喜烟,豪气地扔在桌子上。(“扔”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3.小说结尾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主人公莫根最终会不会留在家乡。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4. 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内容、塑造的形象、体现的思考等,都无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就其一个或多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
《朝花夕拾》《简·爱》《西游记》
2021-10-26更新 | 38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5.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不少于两个)。
2018-12-12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义乌市部分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6. 下面是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诗,读后你有什么触动呢?请写一则200字左右的随感。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021-10-26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作文 | 较易(0.85)
27. 请以“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2)不得写诗歌,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021-10-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州区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6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语言表达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3
名著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多音字  易误读常见字
20.65常见易错字
30.65一般词语  成语和熟语
40.65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  不合逻辑
二、语言表达
50.94简明、连贯、得体
6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三、文言文阅读
7-100.65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四、诗歌鉴赏
11-120.65杜甫(712-770)  诗
五、名句名篇默写
13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14-160.65感想
17-190.65非连续性文本
20-230.65小说
七、名著阅读
240.65《朝花夕拾》  《西游记》  《简·爱》
250.65名著导读
八、作文
260.65小作文
270.8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