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西 七年级 期末 2022-01-08 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低碳发展

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的高碳特征也非常明显。高碳不仅加剧气候变暖,而且与污染有强相关性。今天我们已认识到,光讲发展是不够的,还要讲发展方式、选好发展路径。如果中西部地区沿袭东部一些地区过去的发展路径,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更高碳。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我国转向低碳发展已刻不容缓。

②从能源经济学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现在年人均能耗近10吨标准煤;另一类是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现在年人均能耗是5吨标准煤左右。两类国家人均能耗相差一倍之多,而人均碳排放相差还不止一倍。一些人经常以美国的发展为标准,但如果世界其他国家都达到美国那样的人均能耗水平,那就得4个地球才能养活人类。所以,美国这种高能耗发展模式是不能模仿、不可推广的。对我国来说,控制总量,坚持高效、洁净、低碳,是低碳发展非常重要的内涵。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是低碳能源的“三匹马”,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需要并驾齐驱、形成合力。惟有如此,才能更多地替代煤炭。

③在我国,目前已有许多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近些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很大,淘汰落后产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19.1%,2014年碳强度下降5%;工业余热替代北方传统供暖规模试点成功;低碳城市试点初见成效;等等。低碳发展使经济增长更理性、质量效益更高。所以,国际和国内的实践都表明:低碳发展之路可以通向现代化。低碳发展以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重塑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走低碳发展之路,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更是为了国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④事实上,低碳发展不仅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会带来社会治理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促进形成低碳社会。低碳社会的基础是城乡一个个低碳“细胞”,包括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乡村、低碳家庭等。如果每个“细胞”都能达到低碳水平,就会带来社会治理、公民素质、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意义非常重大。我国是人口大国,自然也是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排放大国。废弃物不是无用的东西,而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具有可行性,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低碳社会中意义重大的新兴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性产业。废弃物分类资源化利用能不能实现,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有很大关系。所以,走低碳发展之路,需要人人参与。

⑤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转向绿色低碳发展。这是一个总趋势,也可以说是一场竞赛。在这场竞赛中,我国不能落伍,而必须尽快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切实迈向生态文明。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我国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
B.走低碳发展之路,就可以通向现代化。
C.低碳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形成低碳社会。
D.走低碳发展之路,需要我们人人参与。
2.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高碳发展加剧气候变暖、污染环境说起,从而引出我国经济发展要努力转向低碳发展,语言简明,有较强的说服力。
B.本文思路清晰,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结合国外、国内的现实进行具体分析论述,充分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C.第②段列举了两类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能耗的事实,并结合我国进行了比较论述,从而证明中国不能模仿美国的高耗能发展模式。
D.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我国将逐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利用,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性产业。
3.下列对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这三种低碳能源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统一,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B.这个句子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三匹马代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这三种低碳能源,生动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D.这个句子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这三种低碳能源用三匹马代指,新颖别致,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022-01-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材料二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材料三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简、木牍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书籍形制,用竹片或木片制成。
B.缩微技术史上最早用于普法战争时期,法国谍报人员通过信鸽传送缩拍情报。
C.纸质书籍保存寿命不高,主要是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导致的。
D.随着科技的发展,书籍已由笨重的竹简演变为缩微图书、电子书等现代科技产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明的对象是缩微图书,第二段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材料二中,“纬编”意为用熟牛皮绳吧竹简编联起来,是动词。后人用“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
C.材料三划线句中的“主要”一词说明造成这一恶果的还有其他原因,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一举法国谍报人员传递情报的事例,说明缩微胶卷小而轻、便于携带的特点。
6.请你发挥想象,设计一种更新颖的图书并做简要说明。(不能抄原文,60字以内)
2022-01-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如红豆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灯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清点账目,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睡了。睡醒一觉,我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B.第④段母亲没有抬头看“我”,反映出母亲为我们赶做新衣的忙碌和深沉的爱。
C.第⑥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
D.文章叙写回忆,语言朴素自然;精选生活片段表达感情,真挚动人。
8.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相关人物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第二盏   
第三盏女同学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2022-01-07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要求作答。

俄罗斯有许多河同伏尔加河一样,一面的岸是山地,另一面的岸是草地;伊斯塔河也是这样。这条小小的河非常曲折,蜿蜒如蛇,没有半俄里是直流的,有的地方,从峻峭的山冈上望下来,可以看见约十俄里的流域内的堤坝、池塘、磨坊、菜园,周围都是爆竹柳和繁茂的果园。伊斯塔河里的鱼是无量数的,大头鱥尤其多(农人们热天常在灌木丛底下用手捉这种鱼)。一些小小的沙钻鸟啾啾地叫着,沿着到处都是清冷的泉水的崚嶒的河岸飞过;野鸭浮游到池塘的中央,小心地环顾着;苍鹭屹立在水湾里峭壁下面的阴影中。


(1)文段出自___________(作家)小说集的《__________》。
(2)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一部“_____________”的作品。作品中随处可见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表现出作者对_____________的热爱
2022-01-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出自《狼》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兽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B.暇甚       甚仓皇。
C.久,目似瞑,   不动D.其一犬坐     树上扭小狼蹄
1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C.【甲】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对狼都是排斥的,也因此涌现了许多写狼含有贬义的成语,如:狼狈为奸、如狼似虎、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
D.【甲】文“顾野有麦场”和【乙】文“气已绝矣”分别是省略句和倒装句。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心存幻想,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乙】文开篇写“谋分捉之”,后文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谋”的结果。
C.【甲】【乙】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心理和神态描写。
D.【甲】【乙】两文中屠户和牧竖对狼的应对方法不一,屠户靠勇,牧竖靠智。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2)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译文:                                                                         
2022-01-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尾联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抒发思乡之情,与前面的写景脱节。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022-01-0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