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中考一模(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九年级 期中 2022-01-30 7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shù)盂、(zhù)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B.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jìn)子上还有许多(jiù)疮疤。
C.它像枪弹穿透了(wèi)装的甲(zhóu),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D.虽然(jiàn)或没有现钱,(zàn)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2022-01-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中考一模(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B.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
C.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D.何大学问在荣赝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
2022-01-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中考一模(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B.不可理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C.跨过岸的汉子们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D.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2022-01-30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中考一模(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B.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如果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
C.缅怀先烈、开创未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力量、磅礴的信念。
D.千万年来人迹罕至,甚至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竟然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2022-01-3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中考一模(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B.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C.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D.“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2022-01-3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中考一模(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白话短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一个源头。到了汉代被尊为经典。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D.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2022-01-3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中考一模(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追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付”“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⑦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⑧中国画不强调,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⑨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⑩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7.对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A.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B.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C.获得意境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D.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8.文中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对引用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旨在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来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
B.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C.引用名句作为自己的论证,既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表达出真挚的感情,同时又使得行文自然朴素,富有趣味性。
D.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词、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地深入地认识现实。
9.下列句子在论述观点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
B.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C.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究意匠的。
D.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0.对山水画的意境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不能打动人。
C.画家熟悉客观事物,也不一定能画出好画。山水画意境的独创性,要求画家要有深刻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强烈愿望。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鲜明。
2022-01-30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中考一模(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B.以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C.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激动。
D.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12.下列对文中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惜和憾恨的。
B.先帝在位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件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苦和憾恨的。
C.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一次痛惜和遗憾的。
D.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和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哀叹并感到痛惜和遗憾的。
13.下列对作者追述的回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
B.作者的坚守精神是一种理想人格的体现。
C.先帝临终托孤,寄之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D.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作者的忠心是愚忠。
1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起继承遗志的感情。
B.第⑥~⑧段由叙自己生平到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C.文中所提出的三项建议,执法公平是前提,亲贤远佞是关键,广开言路是核心。严密的说理,让人受到了深刻的启发。
D.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
2022-01-3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山东省泰安肥城市中考一模(暨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