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2-04-06 2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万物有灵,皆可入诗。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①______________。杨花榆荚无才思,②_____________ ”,花草树木皆有情思;王维的“③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④____________”,竹林明月皆知人意;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⑤_____________”,曲调杨柳皆可寄相思。
诗载英雄,流传千古。自古巾帼不让须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⑥________________,从此替爷征”,她深明大义、替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⑦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她不畏困难、勇于担当;“⑨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她战功显赫、不慕名利。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对宇宙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王勃的“天高地A. qióng     B. jiǒng),觉宇宙之无穷”,这些浪漫想象背后,yùn(A.酝 B.蕴)酿着的是一种求索的渴望,一种梦想的力量。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A.揭晓 B.揭穿)——“天问”。专家表示,“天问”出自《楚辞》。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                   ,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深空的决心和毅力。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既充满挑战,还充满机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A.锲而不舍 B.慷慨淋漓),持续奋斗。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项是        
①易于吸引广大群众       ②便于接受和传播        ③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A.③②①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2022-04-03更新 | 361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园东望路漫漫”描绘出诗人西征途中向东遥望长安故园的情景
B.第二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眷念之深。
C.“马上相逢无纸笔”表明诗人马上就要回到故乡,与亲人相逢。
D.尾句中的“报平安”三字,表现出诗人对前途乐观。
4.本诗借诗人与返京使者相逢的这一生活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亮蜡烛。②昧:暗。③行:行走。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蒙以军中多务。(     )
(2)鲁肃过寻阳(     )
(3)吾年七十,欲学,恐已(     )
(4)盲臣敢戏其君乎(     )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8.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2022-04-06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⑩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⑪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⑫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⑬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⑭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短句,字词凝练,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强烈的感染力。
B.第③段中“这”指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C.第④段中“小声说”并不是指声音低,而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D.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10.本段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的“言”与“行”?请简要概括。
11.结合语境,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2.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2022-04-06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